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5829|回复: 3
收起左侧

[岩矿] 显微镜下造岩矿物与岩石的特征

[复制链接]

7658

主题

1165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49
QQ
发表于 2010-9-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二没好好学习,这些都不会,现在做实验也是云里雾里,所以特地找来一些,旦愿能与大家共享.

(一)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1、石英(Quartz)

No=1.544(α),1.538(β);Ne=1.553(α),1.546(β);(+)No-Ne=0.009(α),0.008(β)

[结晶特点] 架状结构,高温变体β-石英为六方晶系,低温变体α-石英为三方晶系,在常压下两者转变温度为573℃。

[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灰褐到黑、紫、绿、粉红色等;薄片中无色透明。颜色同含有某些杂质有关。

突起:折射率略高于树胶,低正突起。

解理:无。有时有裂纹。

干涉色: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一般为Ⅰ级灰白色。

消光性质:柱状轮廓者为平行消光;因应力作用常见不同类型的波状消光。

双晶:薄片中不见双晶或极少见双晶。

延性符号:柱状晶体为正延性。

光性异常:有时因应力作用成为二轴晶,(+)2V=8°-12°或可达20°,甚至40°。

在应力作用下,石英可因压溶出现砂钟构造、“应力双晶”、不同类型的变形纹等。最近有人研究了花岗质构造岩中石英的液态包体同构造变形的关系指出:石英中许多液态包体弥合着因晚期脆性裂隙,大多数小包体同变形带的界限联系在一起,并沿此带的界限集中。

[鉴定特征] 低正突起,无解理,表面光滑,无色透明,无风化产物,Ⅰ级灰白干涉色和一轴正晶是其鉴定特征。

[产状及其他] 石英是地壳中仅次于长石的分布很广的矿物。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常见组分。

2、方解石(Calcite)

No=1.658-(1.740);Ne=1.468-(1.550);(-)No-Ne=0.172-(0.190)

[化学组成]  几乎是纯CaCO3,但可含有少量Mn、Fe、Mg及少量的Pb、Zn、Sr、Ba、Re、Co等。

[结晶特点] 不规则的等轴粒状,或具有菱形的晶体,或偏三角面体和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与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有时也呈鲕状、钟乳状、土状、球粒状、放射状集合体。在薄片中很少见到方解石的自形晶,多成粒状产出。

[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或白色,但因杂质可有灰、黄、浅红色、绿蓝色:如为深玫瑰红色系含Mn(5%±) ,浅绿色系含Fe、Mg(Fe13%±,Mg7%±),粉红色系含Co等等。薄片中无色。

突起:No为中-高正突起,Ne为低负突起,故闪突起十分显著。随Ca被其他离子代替,折射率值有所增加。

解理:极完全,通常成两组斜角相交的直线(切片垂直解理面时,交角为75°),因双晶滑动可有裂开面。

干涉色:高级白。

消光性质:沿解理方向对称消光。

双晶:常具有沿菱形面 的聚片双晶, 接触双晶也常见。在薄片中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的长对角线。有时还可见有环带。

延长符号:负延性。

色散:很强。

光性异常:由于应力作用及机械变形,方解石有时可有异常的二轴晶和不对称消光。且因产状不同而有不同大小的光轴角,但均小于15°。但曾有实验表明,在约400℃~800℃,压力为8~12千巴的条件下,可发生方解石—文石的相转变,在冷却过程中,文石则变为复杂化的二轴晶方解石,2V=0°-20°。这表明,一部分二轴晶方解石可能是由文石转变而来的。

[鉴定特征]  在薄片中,方解石无色透明,有菱形解理及显著的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一轴负晶等为重要特征,可与非碳酸盐矿物区别。

[产状及其他]  方解石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是沉积岩的重要矿物,亦广泛出现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中。在碳酸盐脉、热液矿脉、火山岩晶洞均有产出。在岩石的气孔中,方解石和沸石共生。

3、正长石(Orthoclase)

Np =1.516-1.529;Nm=1.522-1.533;Ng =1.523-1.539

[化学组成]  成分中以K为主,钠长石分子(Ab)可达20%,有时甚至可达50%。并常含少量Fe3+、Ba和Ca以及微量的Ga、Rb。

[光学性质]

颜色:常成肤色,也有灰白色;薄片中无色,但常因表面风化而带混浊的灰色或肉红色。

突起: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Na量以及杂质量的增多而略有增高。

解理: {001}完全,{010}较完全。{001}∧{010}=90°。

干涉色: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

消光性质:斜消光,消光角很小。

双晶:常发育卡斯巴双晶,有时见巴温诺、曼尼巴哈双晶,但不出现聚片双晶。

延长符号:负延性。

色散:r>v,水平色散,不显著。

光性异常:由于应力作用及机械变形,方解石有时可有异常的二轴晶和不对称消光。且因产状不同而有不同大小的光轴角,但均小于15°。但曾有实验表明,在约400~800℃,压力为8~12千巴的条件下,可发生方解石—文石的相转变,在冷却过程中,文石则变为复杂化的二轴晶方解石,2V=0°-20°。这表明,一部分二轴晶方解石可能是由文石转变而来的。

[鉴定特征]

1) 与石英的区别是有解理和双晶,表面常混浊,负突起和二轴晶。

2) 与霞石的区别是有双晶,双折射率略高,二轴晶。

3) 与斜长石的区别是不具聚片双晶,次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

4、微斜长石(Microcline)

Np =1.516-1.523;Nm=1.522-1.528;Ng =1.523-1.530

[结晶特点]  通常为不规则粒状,但可呈较自形的斑晶或变晶,经常与钠长石构成条纹,成微斜条纹长石,钠长石条纹呈脉状、膜状、分枝状、辫状等等。微斜长石还可与钠长石构成环带。

[光学性质]

颜色:浅蓝色、肤红色(天河石为绿色);薄片中无色透明。表面常呈混浊的浅红褐色。

突起: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AB量增多而略为增高。

解理:{001}完全,{010}较完全。{001}∧{010}=89°40′。

干涉色: 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色。

消光性质:斜消光,消光角很小:Np⊥(010)=18°。

双晶:常发育似纺缍状的格子状双晶,有时有卡斯巴等简单双晶,少数情况下亦可无双晶。微斜长石的格子双晶见于(001)面上,这点与斜长石不同。微斜长石还可与石英或正长石形成文象结构。

延长符号:正或负延性。

色散:r>v,水平色散,不显著。

[鉴定特征]  微斜长石与正长石极为相似,但可根据格子状双晶相区别,而且微斜长石一般2V较大,正长石2V中等。

[产状及其他] 微斜长石的产状与正长石相似,但微斜长石系低温产物,产于各种花岗质岩石及含碱性长石的深成岩中,也见于各种伟晶岩、细晶岩。在火山岩中微斜长石不发育;而在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中经常出现微斜长石;在碎屑沉积岩、砂岩、长石砂也可见到微斜长石。

5、白云母(Muscovite)

Np =1.552-1.570;Nm=1.582-1.619;Ng =1.588-1.624;Ng-Np=0.036-0.054

[结晶特点]  通常是假六方板状、不规则的叶片状或叶片状集合体。绢云母则呈细鳞片状集合体。白云母主要为2M1型,但也有3T型(三个结构单元层,三方晶系),不过较为罕见。

[光学性质]

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绿、浅红或浅红褐色;薄片中无色,较少呈浅绿、浅黄色。

突起:低正突起,在⊥(001)切面上可见较清晰的闪突起。

解理:{001}极完全。

干涉色:在⊥(001)面上最高干涉色可达Ⅱ级顶部到Ⅲ级,十分鲜艳。

消光性质:近平行消光,仅有2°~3°的消光角。

双晶:依云母律呈现双晶,结合面{001},双晶轴〔310〕,薄片中不显著。有时可见贯穿三连晶。

延长符号:平行解理方向为正延性。

色散:r>v,水平色散,不显著。

[鉴定特征]  无色,片状,突起中等并具弱闪突起,平行消光,Ⅲ级干涉色等都很特征。滑石和叶腊石在光性上很象白云母,区别起来很困难,但滑石的光轴角更小,而叶腊石的光轴角则较大。透闪石具有闪石式完全解理,发育程度不如白云母,斜消光,2V大;多硅白云母的2V较小;铬云母具有黄绿(Nm)至蓝绿(Ng)的多色性,均可与白云母相区别。白云母与钠云母或浅色金云母的区别一般需用X光粉晶法。

6、黑云母(Biotite)

Np=1.571—1.616;Nm=1.609—1.696;Ng=1.610—1.697;Ng—Np=0.039—0.081

     [化学组成] 成分很不固定,介于金云母和铁云母(羟铁云母)之间。成分中常有Ti、Ca、Mn、Na,并可混有少量V、Cr,Sr、Ba等。Li、Cs等。  

[结晶特点] 通常呈假六方板片状晶体或垂直(001)的叶片状,鳞片状,还常呈似长柱状,有时并且成弯曲状。黑云母中往往含有大量包裹物。   

[光学性质]

颜色:多色性,黑、绿、深褐、红褐色,退色时呈金黄色,薄片中为褐、黄褐色。黑云母的突出特征是多色性及吸收性极强: Ng= Nm>Np。Ng= Nm—红褐色,Np一浅黄、灰黄、褐、褐绿、绿色。黑云母的颜色与Fe3+、Fe2+、TiO2含量有关。

突起:中正突起,折射率随含铁量增多而增高。

解理:{001}底而解理极完全,并有{010},{110}裂理。

干涉色:少铁种属最高干涉色为Ⅱ级,而铁云母可达Ⅳ级。但常因矿物本身的颜色很浓而使干涉色混浊。有时因褐帘石、锆石等放射性矿物包裹体呈现特征的球形多色晕。

     消光性质  通常平行消光,但往往由于受力变形叶片弯曲而呈现波状消光。

     双晶:{001}云母律双晶。一般不很显著。

     延长符号:沿解理缝方向为正延性。

[变化]  黑云母经常易于蚀变而退色,双折射率降低,最主要的是转变成绿色的绿泥石。遭水化时呈现金黄色称为水黑云母,水黑云母进一步水化可变成蛭石。黑云母可进而变为角闪石,也可由角闪石退变而成黑云母。含钛黑云母在蚀变时,常可分解而形成针状金红石、磁铁矿,细粒钛铁矿或榍石。

有时可见有被绿帘石、碳酸盐、石英的集合体代换的矿物假象。黑云母还可变化为白云母或矽线石。喷出岩中的黑云母斑晶周围常有暗化边,主要是磁铁矿、辉石、长石构成。

[鉴定特征]   黑云母的特征明显:黑褐色,多色性显著,吸收性强,片状,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正延性,(一)2V小。与金云母的区别在于金云母颜色较浅,多色性弱。与褐色普通角闪石的区别是角闪石斜消光,2V大。褐色电气石的吸收性公式与黑云母相反,黑硬绿泥石的Np方向为金黄色,

[产状及其他]  黑云母在三大岩类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尤其要片麻岩、云母片岩、千枚岩、中酸性岩浆岩以及云母煌斑岩等岩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7、普通辉石(Augite)

Np =1.671-1.743;Nm=1.672-1.750;Ng =1.694-1.772;Ng-Np=0.024-0.029

[结晶特点]  晶体呈短柱状,集合体通常为半自形至他形粒状,横断面常近于八边形。

[光学性质]

颜色:多色性,绿黑至黑色;薄片中无色、浅褐色或浅黄色。富Fe和Ti的变种具弱多色性:Ng—浅绿、灰绿,Nm—浅黄、绿,Np—浅绿、浅黄、绿。

突起:高正突起。

解理:完全。 ∧ =87°,具{100}、{010}裂理。

干涉色:Ⅰ级顶部到Ⅱ级,一般不超过Ⅱ级中部。

消光性质:横断面上对称消光;多数纵切面上斜消光,⊥(010)的纵切面平行消光。含FE和TI高的变种消光角可达55°以上。

双晶:{100}简单双晶或聚片双晶,常见{001}聚片双晶。

[鉴定特征]  普通辉石与角闪石的区别是后者折射率较低,解理夹角不同(56°),具明显多色性,消光角较小,且为负光性。与透辉石的区别是:① 透辉石的手标本颜色较普通辉石浅,普通辉石呈绿黑、黑色。② 透辉石(100)及(010)较普通辉石发育,普通辉石(110)发育,故透辉石近四边形,普通辉石近八边形。③ 透辉石最大消光角经常在40°以下,普通辉石最大消光角35°一48°,经常在40°以上,含铁和钛较多的普通辉石消光角可达55°。④ 透辉石双折射率较高,一般正0.025以上;而普通辉石常很低,在0.025以下。与橄榄石的区别是具辉石式解理,干涉色较低,柱面上有解理,斜消光,而且光轴角亦较小。普通辉石的光轴角2V大于镁铁辉石和铁辉石,而小于次透辉石和低铁次透辉石;消光角Ng^c大于铁辉石,均可据之相区别。

[产状及其他]  普通辉石为岩浆岩中最常见的辉石种属,主要见于基性岵及超基性岩中。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辉石岩和橄榄岩中。在某些中性岩、酸性岩及正长岩中有时也有出现。在安山岩及粗面岩中常成为斑晶。也见于某些结晶片岩中。陨石中少见,月岩中则很常见。

8、普通角闪石(Common   hornblende)

Np=1.620—1.681;Nm=1.630—1.691;Ng=1.638—1.701;Ng—Np=0.018—0.020   

[化学组成]  普通角闪石是一种含Al、Fe3+购单斜角闪石,A1和Fe3+的比例变化很大,并往往含有少量的Ti,Mn,Cr,V等,其化学成分分类界限总的为;(Ca+Na)B≥1.34,NaB<0.67,  (Na+K)A<0.50,Si=6.25—7.49.而根据Mg/(Mg+Fe2+)≥0.50称镁—角闪石,<0.50称铁角闪石。普通角闪石(hornblende)的冠以前缓的亚种很多,是以(Na十K)A,Mg/(Mg+Fe2+)和Si的数值划分的。

[结晶特点]  晶体沿c轴呈长柱状、杆状、针状,或呈短柱状、纤维状、叶片状。有时可具环带构造,还可有锆石、褐帘石,磷灰石、榍石等矿物的包体。还可见有同镁铁闪石呈平行连生。

[光学性质]

颜色:多色性,墨绿一黑色:薄片中具绿色和褐色两种(前者含Fe2+高,后者含Fe3+高),有强的多色性和吸收性:Ng>Nm>Np。褐色种属:Ng一暗褐色、红褐,Nm一褐色,Np一浅褐。绿色种属:Ng一深绿、深蓝绿,Nm一绿、黄绿,Np一浅绿、浅黄绿。

     突起:中一高正突起,折射率随含铁量增多而增高。

     解理:{110}解理完全,有{001}裂理。

     干涉色:最高干涉色为Ⅱ级底部。但常受矿物本身颜色的干扰而不易辨别。

     消光性质:横切面对称消光,⊥(010)的纵切面为平行消光,其余的纵切面为斜消光,在(010)面上最大消光角通常小于27°。

     双晶:{100}简单或聚片双晶比较常见,横切面上双晶缝平行菱形的长对角线。

     延长符号:沿晶体延长和解理方向为正延性。

[变化]  普通角闪石易蚀变为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碳酸盐矿物以及纤维状阳起石、绢云母,石英,磁铁矿。某些低Al的普通角闪石还可变为蛇纹石;褐色角闪石变为绿色种属时可次生有榍石。在火山岩中的角闪石常具有磁铁,黑云母等构成的暗化边。成为鉴别该岩类的一个标志之一。

[鉴定特征] 长柱状,强多色性,横切面具角闪石式解理,纵仅见一个方向解理,斜消光,消光角一般小于25°,正延性,负光性,是其重要的鉴定特征。

普通角闪石和普通辉石在手标本上不易区分,在光性上却有显著不同。普通辉石具辉石式解理,横断面为八边形,无色或浅色,不显多色性,消光角Ng^c>30°;二轴正晶等均与之不同。电气石为一轴晶,反吸收性,无解理、有裂理也可与之区别。黑云母则以突起略低,极完全解理、近平行消光和较高的干涉色、很小的2V角区别于普通角闪石。

[产状及其他]  普通角闪石分布极广,三大类岩石中都有产出,尤其在角闪岩,中酸性岩浆岩及其脉岩以及角闪斜长片麻岩一角闪片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中大量出现。是中性侵入特征矿物,也见于沉积碎屑矿物中。浅闪石主要产于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在喷出岩中则多以斑晶或晶屑形式产出。

(二)岩石薄片观察描述

1、岩浆岩薄片观察描述:

(1)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要通览整个薄片,应用各种矿物的主要光性特征鉴别矿物种属,同时统计(或估计)各种矿物含量;观察、对比并记述各种矿物的晶形、自形程度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岩石结构(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域绘镜下素描图)。

然后根据主要矿物的统计(或估计)含量,通过必要的换算,选择相应的图解投影,确定岩类,再结合结构和次要矿物种属对岩石给予正确命名。

(2)观察描述实例:

岩石由下列矿物组成:① 石英,25%±,粒径1.0㎜±;② 更长石,20%±,粒度0.7㎜×2.0㎜;③ 钾长石(微斜长石),50%±,粒径1.0㎜±;④ 黑云母,5%±。

黑云母较自形,但因被熔蚀而使晶形不完整;更长石呈半自形柱粒状;微斜长石和石英呈它形不规则粒状。

主要矿物成分的统计含量及换算:

Q(石英)=25%;A(碱性长石——微斜长石)=60%;P(斜长石——更长石)=15%,Q+A+P=100%。

2、沉积岩薄片观察描述内容和实例

(1)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主要组分及其分布特征——结构、构造 (典型视域素描图)。

主要组分及其光性特征、性状、分布及鉴定名称,统计(或估计)含量。

命名:根据颜色、结构、构造、物质组分命名或图解投影命名,

(2)观察描述实例:

岩石主要由不等粒、杂乱分布的碎屑石英、长石、岩屑及泥质基质组成,含少量鳞片状白云母碎屑,具典型的不等粒砂状结构(典型视域素描图)。

碎屑石英(Q):(单偏光镜下)无色,多呈次棱角状,正低突起,粒度不均匀,一般在0.2~0.8㎜,正交镜间)一级灰白干涉色,个别有波状消光现象,含量≈55%。

碎屑长石 (F):(单偏光镜下)无色、洁净,呈板状碎块,负突起低(折光率与树胶很接近,但略小于树胶),可见解理,一般粒度0.2~0.4㎜;(正交镜间) 一级灰白干涉色,可见钠长石双晶,属斜长石,含量20%±。

岩屑(R):以中~基性侵入岩岩屑为主,(单偏光镜下)呈不均匀的浅绿色~淡黄褐色。呈不规则的次棱角状,粒度0.5~1.5㎜,含量5%±。

基质:以泥质为主,含少量铁质,(单偏光镜下)呈黄色,局部铁染呈浅黄褐色,集中分布在碎屑颗粒空隙间,含量20%±。

命名:按结构和主要组分命名为泥质岩屑长石砂岩。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1

主题

4876

铜板

82

好友

地信院士

认真 有信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839

灌水勋章

QQ
发表于 2011-7-1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zt学习了啊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

主题

4876

铜板

82

好友

地信院士

认真 有信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839

灌水勋章

QQ
发表于 2011-8-2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配上微观的图片进行说明就更加好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2

主题

269

铜板

3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11-11-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很全面的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