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 积分
- 17879
|
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完全平整的面,或者说,自然界的一切都存在着起伏,哪怕是海面,实际上由于引力、流动、海底地壳运动、暗流、甚至海洋生物的游动,在这诸多因素影响下,也并不是完全平整的。
应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山丘、山脉以及任何一块土地,都可以用等高线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表达。
一个地面的等高线的形成,就犹如切面包片一样。从认定的一个水平面(水平面即与所处地面平行的面)开始,以相同的间隔切开起伏的地面为一个个片,把每一个片的边缘线或空洞的边缘线取出来,叠落在水平面上,就形成了表达三维的等高线图(图1.1.1)。
等高线是在设定某固定点或临时参考点为最底面高程(即零点高程)的基础上,将相同高程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数值字头朝向上坡方向,字体颜色同等高线颜色(棕色)(图1.1.2)。
每—条等高线都是封闭的,在图纸上看到的往往是等高线的—段,并不代表等高线没有封闭,只是因为取图范围有限的缘故而造成的错觉(图1.1.3)。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两者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两者的垂直距离(即高差)称为等高距(图1.1.4)。http://bbs.3s001.com
对于某张地形图来说,该图纸中的等高距是固定的数值;而等高线间距一般是变化不定的,除非地形是个斜平面或非常有规律的起伏面,才会出现相等的等高线间距(图1.1.5)。
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为便于读图,将等高线分为基本等高线(首曲线)、加粗等高线(计曲线)、半距等高线(间曲线)、1/4距等高线(助曲线)(图1.1.6)。
(1)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图上用细线表示。
(2)计曲线:为方便查看等高线的高程,规定从零米起算,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3)间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局部形态。
(4)助曲线:按等高距的1/4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间曲线无法描述清楚的局部形态。
等高线法是其他地形表示法的基础,也是地形表示法中最科学、最有实用价值的一种方法。在1584年彼得·布鲁因斯(P.Bruinss)的手稿地图里显示了海特斯卫纳湾的7英尺深度线,是现今最早发现的等高线地图。1791年法国都明·特里尔(D.Triel)首次用等高线显示了法国陆地地形。在19世纪初等高线地形表示法还只是在野外测量时使用。进入20世纪,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等高线的科学和实用价值,成为地形的主要表示方法。
等高线是实际并不存在的线,是人为的一种描述大地起伏特征的工具,于是它的存在就有完整的规则。正确的表达和理解等高线规则,可以减少在场地设计中对原地形和设计地形理解上的困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