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431|回复: 3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揭晓

[复制链接]

20

主题

5636

铜板

17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2
QQ
发表于 2015-3-1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揭晓
) J, A, s7 a$ o. [) \, q  e
来源:国土资源报作者: 滕艳发布时间:2015-03-17

$ h5 M- e; i( {: D. F1 |' f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终评会议在京召开,15位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获得殊荣。
2 K* H. [  z; b+ Q/ B7 D) v5 `" A8 ]" {7 z2 J! n2 w; t
  中国地质学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分设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和教师奖。此次评选的15名获奖者中,6人获地质科技研究者奖,8人获野外地质工作者奖,1人获教师奖。
6 r9 v6 [% z! Y. s6 z4 f" k- N9 {7 b0 N* K2 ~
  黄汲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一生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国内外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生前特别关注青年地质人才的培养。& x9 q, b& b. K$ O

: c) ^' K- H) k" c  中国地质学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地质学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之一,这一奖项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爱国爱科学,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 h( t+ U" R1 |, W/ |$ ^, X

9 Z8 T4 @1 E# t$ C  J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简介* [- Q" _' U' [( M, X/ {! r

: t- Q3 h& F0 G# b
2 z8 k5 T& s7 J6 A8 x
  编者的话1 j# U1 y% }7 E# I( W
9 k1 H- M" y, i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终评会议在北京召开,15位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荣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和教师奖。
" d( [, f' r( b* C' x4 K5 S  s) z/ `  g# w$ l
  黄汲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自2001年设立,是我国地质学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爱国爱科学,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 |* e/ l: r2 k# c; ?
1 S( u5 b" B: H: D1 |! D. ~/ E1 A$ g$ p
  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4 ]( [( _( O6 R5 {# S; M! X2 }7 w$ \! {" c
& m8 U3 `) b" C. P
  周传明
9 R/ b8 ?+ |9 f" \# ~$ L$ a: T1 c' ^% D9 Q1 J$ h7 N& P
" G/ b  @0 j* l% j6 D

. ~- V  `& j  [" _) C: n; ~8 K
  男,1968年8月出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传明同志长期从事晚前寒武纪至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与生命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年代学及成因机制、埃迪卡拉纪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获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和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系分会和埃迪卡拉系分会选举委员。
5 ]+ T0 I8 c- Z: b1 o7 I8 V7 B4 v' h
  曾令森. p* u/ [& u4 ^

. @' V6 J" z0 Q# g! I6 i. m; t6 t

1 {; _) S' c8 I8 `' }4 X
! J( f2 ?% Y5 P1 {- G$ L+ |1 H
5 x. C, o- Q9 ~3 r  t8 _* X
  男,1970年1月出生,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大陆动力学研究室副主任,《ScienceBulletin》编委。曾令森同志长期从事地壳深熔和造山带深部过程的研究,发现地壳深熔作用的高度Nd同位素不平衡;建立了符合地质情况的变泥质岩部分熔融Sr-Nd同位素系统耦合的新理论模型;厘定喜马拉雅造山带碰撞初期始新世深熔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深俯冲大陆物质经历过超高压部分熔融,形成多相长英质包裹体。' k: F3 G: s8 l, _

% P0 w1 }; M' r+ Q/ B2 t  杨立强' R- B. C$ S: T
$ _  b4 p" ~! r4 ]

7 I$ [8 a  \" y: L) q8 _

, n" i& O$ L" V5 @2 A4 \  J3 `/ J& ~; |2 F) ]2 @1 m% T
  男,1971年11月出生,矿床学与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杨立强同志长期从事胶东金矿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实践,发现约130Ma发生重要成矿事件,提出伸展拆离向汇聚挤压转换成矿新认识;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演化与金输运—沉淀过程,揭示金大规模成矿主导机制;厘定控矿构造样式与深部作用过程,提出系列深部结构参数作为预测勘探新工具;建立成矿系统模式与勘查模型,已在找矿实践中得到验证。- b+ m" z0 Q/ E/ T2 P( V# ~

& ?6 ^4 B/ s7 P* E' H  李建忠* h, J0 R9 s8 n) o9 g+ _, f

) M( [4 [# g5 V8 w$ J8 {

+ w& @/ a- ]/ u$ m$ b

9 x( K* d! y7 x5 `
0 B" c. N/ H6 j# D% o" L- c& J  男,1968年11月出生,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源规划所所长。李建忠同志长期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出了岩性地层、深层火山岩、致密油气等成藏条件新认识,明确了勘探方向,推动油气勘探新发现;发展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方法,为我国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勘探规划部署和国家能源政策制定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谋作用。6 c  T" W2 B8 q# w6 R, \

" S7 I7 D7 o+ m' \  邱楠生" Z$ R9 ^4 Y7 ^& j
; m6 _" i5 m0 U8 H% N* J/ H6 F

! n, x! ?" Y3 @0 o" \; M

8 h: T& y! @) ~: M0 z9 Q
1 d! {. v, r* f) b4 W6 v  男,1968年6月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主任。邱楠生同志长期从事盆地构造—热演化、温压场与油气成藏机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基于当前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理论的重大需求,以油气成藏研究为切入点,紧密跟踪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提炼主要科学问题。他构建了海相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新方法,初步解决了复杂构造演化盆地热历史重建问题;定量重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热历史,为油气成藏和深部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地热学基础与证据。2 _7 @: v, W  V& W

, i. B; g- P' k/ E  兰恒星
$ y: b. r0 v" t
; o1 G# Y0 g, \

0 |- G6 Y; J# q, M, I
6 v" g  g9 i- S  I

' \% S% }; u9 n: j) R  男,1972年6月出生,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兰恒星同志长期从事多尺度岩体变形破坏机理、滑坡动力过程模型与风险分析研究。他提出了多尺度岩体变形破坏的微观异质性控制理论,系统阐明了岩体微观异质性对多尺度变形破坏的作用机制;创建了世界首个集成GIS系统的三维分布式崩塌/滚石动力学过程模型,成为国际主流模型,广泛应用于近40个国家,得到美国国家研究院等权威研究机构的高度评价;完成了10余篇重要咨询研究报告,被国办、中办采用,得到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在促进国家减灾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G5 z, J$ F: w$ K
+ G* r4 H) h7 k+ c- S7 ^

0 t) V. z# L8 M0 D- a  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 r: X$ n. y# e" r
9 l4 e0 f  {8 j, q) V: q) e) U% ~( z9 C
  计文化
) {" |& j, B' E! P
* A. T7 J! n  Q" X

( o' D. J! z4 {2 {8 m& H
& ]9 a7 u  F0 m- j  U* s6 w
9 u4 n' ?. y$ l3 |* P; p' m
  男,1968年10月出生,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总工室主任。计文化同志长期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合作探索了构造混杂岩带15万填图和造山带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格架,合作提出了一个主洋盆、两个大陆边缘系统的青藏高原古生代构造格局新认识。" [& r& J4 ~& f% y% Q

& o; T% c2 S& ?- e! D  张金树
8 d! C% Z/ K$ B  _5 B' i4 x
! l; m9 A6 m# r& H

5 J# X1 {0 R; l* S& v5 i

2 d9 l& a* T; g" Q  c  V( d' R, n
  男,1972年生,矿床学专业,博士,现任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金树同志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找矿与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通过对雄村、驱龙、砂让三个典型斑岩矿床研究把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岩浆作用分为三大旋回:: y; A9 }& S2 P! n

! f' D2 Q% F0 W" K/ w  200Ma~80Ma、60Ma~45Ma、25Ma~10Ma,随之发生的成矿作用集中在三个主要成矿阶段;提出了冈底斯三大斑岩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是雅江洋从俯冲到碰撞全过程的响应;提出斑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的特征,成矿带北带与安第斯型斑岩铜金矿有可比性。
0 V  Q; E; Y8 ]+ B" Y
( p# I$ V  [& e- g  王书来3 j0 F/ \' J0 K# l

) z4 G! O  v: a

8 V2 r: {! o8 J: W- ?1 Q1 h

. _; j/ q2 l# L+ `5 s' P# q$ K6 h* S2 a7 p# `2 q9 c# x( Y
  男,1968年9月出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现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王书来同志长期从事野外矿产地质研究与勘查工作,新发现2处中—大型铜钼金矿床,为老矿山新增黄金金属量30余吨。他为新疆哈密红石铜矿、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金钼矿、新疆富蕴县麦兹地区铅锌金矿、河北金宝金矿的发现及勘查评价作出了重要贡献。
$ _5 I$ E* J. N  Q( y( }9 Z9 I* ~) z3 C& D' X8 e
  王海滨
1 v9 W3 H& X# \6 A# {( L+ n. N4 A8 _0 u

2 ~) l: @# b+ t+ Y  `

2 Y5 O& f6 o+ p5 y2 s' q
$ g' k8 `- Q& C% ?$ m0 ~; ?8 \  男,1975年9月出生,地质学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地质分院分院长。王海滨同志长期从事固体矿产勘查与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大田上蔡硫多金属矿、大田旺建银多金属矿、武夷山桃棋石墨矿等中大型矿床的勘查工作,2010年1月担任地质分院分院长,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发现并探明建瓯井后叶腊石矿、屏南秋园银多金属矿、永泰前洋铅锌矿、清流赤坑萤石矿等一批中大型矿床。* F" m: {" m/ n2 t( s- U! b2 I

/ X! g' g  S; \  云露3 q5 C- D' }! k$ K0 o

" E% U. z6 Y( M3 H& \" n

$ l. w% o6 Z  `5 _. |8 p6 b2 b. y

; C% v7 {1 f6 ^3 u/ A" I' ^( U$ E6 J
  男,1972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现任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中心副主任、规划部署处处长。云露同志长期从事塔里木盆地勘探研究工作,在我国最大海相碳酸盐岩大油田——塔河油田勘探发现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他提出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受多期、多层次发育的古岩溶缝洞系统控制、具有多期成藏特点;提出塔河地区南部上奥陶统覆盖区存在加里东中期运动及岩溶储层;首次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配比法”结合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藏期研究,指出塔河油田主体区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而在艾丁地区保存有海西早期成藏并保存下来的古油藏。
! F! v8 K' p, ^, ^2 h: h; @( K/ I) r9 ^4 [& `
  周心怀+ }, z" Z7 K- I! G7 A4 _" {

' n" P% m# J5 p& Q3 G* m

: Y/ J# F* @% m" b$ v1 G/ T
2 u* t: y0 E0 H2 m5 `; p2 B7 u# @

( T9 t+ a7 z. v8 ^$ g  男,1970年出生,油气勘探专业,博士,现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部经理、总公司专家。周心怀同志长期从事渤海油气勘探工作,带领团队在郯庐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指导渤海油气勘探实践,发现八大亿吨级优质油田群,获石油地质储量20多亿吨,为渤海油田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W+ X# t' u! Q) A
7 Z" k/ ^4 z% Z  韦波
: G- f9 X( i  p6 H; S, _7 M' m( c- W  {2 v9 q

* o% X3 _$ z5 f
. A5 i9 P9 t7 V, h4 [3 V

7 g9 @  k( Z4 l! e  男,1969年3月出生,煤田地质勘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队长。韦波同志长期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他组织和参与编制的《新疆托克逊县柯尔碱矿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普查阶段)》报告,获得可开采量45220.04m3/d,为解决柯尔碱煤矿矿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新疆托克逊县硝尔布拉克(黑山)—梯匈沟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新增21亿吨煤炭资源量,获中国煤炭工业新发现矿产资源奖。
% r; H. Y/ e1 _8 s( x; l5 Q$ Y
. u! F+ _: o% l* G' L: \; @2 F  杨晓波( q$ A, [$ Q) m- i$ \3 c$ ^* O
4 Q4 M6 [0 U3 g
& H! W, o# |- g' g$ H& ~1 y' Z) M- W
5 w8 D, ^; W1 {  }6 o& z# R

  ~/ S" t/ E6 j5 _: f7 L6 d  男,1970年7月出生,地质矿产勘查专业,教授级高工,现任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副院长。杨晓波同志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工作。首次系统查明辽河流域土地地球化学环境质量状况,划分土地质量等级,规划出优质绿色土地和富含有益元素的特色土地资源,发现区域性重大生态地球化学问题,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地质依据。
) ~7 k! b/ D3 x2 }3 K. P; R7 X; R- g' P2 F& ~/ `
( [( J/ ~; C# v
  教师奖
+ M/ w' S) H+ e: N
: F: ]6 N4 X5 r; `. a9 D7 c4 U
2 v- _4 w' v/ O. ^; D  王德明
- U/ u0 N" B% t$ ?' s1 S0 s! I$ Y0 T8 w' @. n

- {. |, B  k- F+ \1 q0 v

7 x* |$ R) d8 m/ C" {+ `$ q
* z3 ]. Y  L1 U' I* R; Z  男,1970年3月出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德明同志长期从事早期陆生植物、古环境、古地理和地层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9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生野外实习,共发表论文55篇,其中,37篇SCI,第一作者17篇SCI,通讯作者7篇SCI,一些研究结果得到国内外教科书和论文的积极评价和引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王德明先后指导的博士生获得全国学术会议的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奖励和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学生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2 ]7 C3 e0 S, n& w7 [. j5 F

) O3 I2 `& |' K3 M$ L. ?5 f( @0 Y! H2 ~, j% T# [

5

主题

2490

铜板

109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867
QQ
发表于 2015-6-1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无不言,谢谢分享,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490

铜板

109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867
QQ
发表于 2015-6-1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zt:zt:zt:zt:zt:zt:zt:zt:zt:zt:zt:z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124

铜板

21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0
QQ
发表于 2015-6-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