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531|回复: 3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尼日利亚项目组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洲找矿历险记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尼日利亚项目组工作纪实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李明
两年多时间,800多个日日夜夜,山东地矿局三院尼日利亚项目组全体成员克服了高温高湿、疾病肆虐、文化差异等困难,胜利完成找矿任务,平安回国。( D$ R1 p7 J8 c' k2 x# Y" g' X* K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尼日利亚系列项目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签约合作勘查项目。2011年,三院立项申请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并获得批准后,组建了地质勘查、物化探、钻探等精干力量,远赴尼日利亚开展工作。) J  @! G7 A7 c5 x* ]# [
  2012319日,项目组登上了奔赴尼日利亚的飞机。出发时的烟台,春寒料峭,当飞机降落在目的地,刚出舱门便迎面扑来一股热浪,仍然穿着绒裤的地质队员,很快被骤然涌出的汗水浸透了衣服。在以后的日子里,最让成员们吃不消的,一直是那里的气候。
$ u* V- _3 e; c0 c. ?9 p. ]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旱季一般从头年的1011月持续到来年的45月,平均气温常在30度以上。驻地没有空调,身上永远裹着一层汗,夜里怎么都睡不沉。白天地表温度更高,早晨在闷热的车里颠簸数个小时,到了工区就像投身于巨大的烤箱。可天再热也不敢穿短袖,火辣辣的毒太阳能把人晒脱一层皮。当地动荡不安的局势更不允许项目组像在国内应付高温那样“做两头、歇中间”,正午最热时多半也是工作进行的关键时间。物探的电法磁法仪器工作温度上限是50℃,过热的话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仪器损坏。一天中午,物探项目经理张雪飞用对讲机和大家说,仪表温度已经显示47.5℃了,大家就地寻找阴凉处,让人和仪器都休息一下。成员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冒着高温高湿辛苦工作一天,却因为超过仪器工作温度极限没有得到真实的数据,让本来就大的工作压力更是平添了几分紧张。( _* a4 |' B" ~' y1 B7 N
  到雨季能带来些许清凉,但是湿漉漉潮乎乎的感觉让大家的身心像一直在泥浆池里面一样。当地的雨来得快也下得猛,一开始没摸到门道的物探组常吃这个亏。从驻地开车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到了工区,头顶飘来一片云,挡住了白花花的毒太阳,大家都想趁凉快多干点活,没想到大雨点马上劈头盖脸砸下来,还没等回过神就被从头到脚浇透。在当地淋雨十分容易感冒,感冒又可能和疟疾、伤寒混淆,这是很危险的。第一天浇透了,第二天还是浇透了,第三天大家一见阴天赶紧先到车里躲一阵,要是时间允许,就在大雨初霁后的清凉里多干点活,要是时间不允许,只能冒雨赶路回驻地。
7 R- }* j) ?" W: Z# E8 Q  水在尼日利亚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相当不安全的因素。河流旱季干涸,雨季涨满,河水吸引了成群的动物,动物的排泄物滋生了很多的病菌,污染了河流。某天项目组循着一条石英矿脉来到了河边,弯曲绵延的河面没有桥也没有绕行的路,为了继续追查,必须涉深水到河对岸,身体遭受了病菌的侵袭感染,在缺医少药的尼日利亚,只能自己服用一些抗生素。项目组成员最多的能得上三四回疟疾,每次疟疾发作,身体忽冷忽热、上吐下泻、颓然无力的滋味特别遭罪。但大家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而是会不会耽误工作,顾不得抗疟疾药的巨大毒性和副作用,一针不见效就来两针,两针不见效就上最大剂量,往往病还没好利索,就又回到了野外一线。" `6 V0 q' C& e5 ]- }
  在和项目组的成员交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反复提到一件事:困难其实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完不成任务。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克服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完成了野外勘查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找矿成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4 收起 理由
昆仑之鹰 + 4 赞!

查看全部评分

48

主题

9468

铜板

6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21
发表于 2015-9-20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铜板

3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34
发表于 2015-10-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国南:为村民疯狂找水   81岁的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退休职工陈国南有一手绝活:他找水从不用仪器,只要环顾一下四周的环境,嚼一下身旁的泥土,便知地下是否有水;他用嘴一尝,就能判断出水质的好坏;他凭一个指南针,仅用十几分钟就能选定打井的位置。   近30年来,他跋山涉水,足迹踏遍了广东、云南、贵州等大半个中国,先后找水定井6万多口,穿破的布鞋不计其数。最多的一天,他乐此不疲地找了52口井。   他前前后后资助学生近40名,金额达30多万元。   他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面对这些赞美,陈国南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铜板

3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34
发表于 2015-10-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元的兄弟们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