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矿火花,在青藏大地燎原
7 Y. B2 s2 b/ b6 n
1 E# X: `1 P9 _! m: |$ z9 [5 B* O. t: T1 f. V
作者:秦锦丽来源:国土资源报发布时间:2014-07-07+ m V( j3 ?* `; g
日前,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的一群年轻人背起行装开赴青藏高原。他们谈笑风生,全然没有前两年的沉重。不仅因为今年青藏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还因为三进西藏,他们已是雪域高原的熟客了,这份轻松和从容,是两年的时光打磨出来的。
5 f4 I/ e9 Y; x5 `. ^" J H+ \' i6 k- W
“走出去”,目标锁定青藏高原
& Z8 a8 K Z7 H: G0 V1 O, O- A3 g7 E$ H) f k% S5 J/ ~% A
地质项目承接竞争越来越激烈,甘肃省地矿局审时度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省外国外拓展市场。三勘院发挥区调专业传统优势,凭借20多年前在西藏开展过1:20万区调工作的经验,一举中标中国地调局的三个青藏项目。2012年6月20日,三支共计3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突击队奔赴青藏高原。 : Z) a( D9 X- ]& K# {
3 P: h7 }8 e0 G" G; M. d
两支队伍沿着青藏线向拉萨挺进,海拔节节攀高。在高原反应的“陪伴”下,十余天后,岗嘎项目组到达阿里地区的岗嘎。这里是藏北南羌塘高原湖盆区高山河谷地段,平均海拔4811米,最高5909米,相对高差1600米。当时大地刚刚解冻,10月便又会大雪封山,工作时间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宝贵,顾不得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头痛胸闷的高原反应,队员们赶紧动手搭帐篷、垒锅灶。冷布岗日项目组与岗嘎项目组在拉萨分别后,经过两天跋涉,到达距拉萨830千米的冷布岗日脚下一个叫尕琼的牧民点。冷布岗日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7095米。与其叫它山峰,不如叫冰峰,晶莹剔透,亮如钢板。这里气候干燥寒冷,氧气稀薄,只感寒温有别,不觉四季之分。
, n$ k. m \: t3 m; q3 R0 W0 ]) u) k3 S
* ~1 k3 U$ b) R7 y 野牛脊山位于祁连山西段,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是甘青两省的界山,平均海拔4600米,最高海拔达5300米,交通、气候环境恶劣,属无人区,由其名字足可想其险峻的模样。三勘院青海野牛脊矿调青年突击队就在这里开展工作。去往驻地途中必经四处烂泥滩,必翻三座大山,其中一座山上竖长着刺一样的石头,十辆车经过有八辆要爆胎。还有那些烂泥滩,阳光照上去,不过是一片盐碱地,地下一米却是永久冻土层,每年6~8月天气变暖,冰冻融化,车子十经九陷。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硬凭十几人的脚步,愣是向东南西北摸索出四条路来。 + Z0 f: p$ i7 `" j1 ~( y
% N8 x" D, @( { p! Q# e 制定安全预案,加强团队协作 5 F. ~$ t9 r$ \) Y( N6 N
% }! g% u- f1 `6 D- Q* f; {! Q/ b, E 虽然困难没有削弱突击队员的热情,但一些突发的危险还是让队员们心有余悸。 / H3 _- i/ L# G3 n/ ?
- b' S& C# [5 t% } 青海野牛脊突击队队长赵朝伟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定期排查帐篷的电路;生活车外出采购必须两辆车同行;不准穿红衣服,以免遭到野牦牛追袭;不允许一人出工;对讲机随时保持开机。
% B( d2 r& V6 B
, H* ]/ x( z k" M8 Z% a& B# i 在野外,地质人员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有一次,青海野牛脊项目的队员们上山采样,返回时阴雨暮黑,车子只能慢慢行驶,夜里10点才到达驻地附近。只见项目负责曾俊杰提着水壶和一袋热乎乎的包子,正在河边焦急地等待…… 1 N5 D! y7 }0 a P7 w
! i9 S! y3 F. x7 _
第一次正式进山采样,青海野牛脊项目技术负责田向盛和王舒恒一左一右爬向山的阴阳两侧。田向盛的对讲机传来焦急的提醒:“田工,一群野牛朝你冲下来了。”田向盛赶紧招呼采样工跑向停在沟口的汽车。几乎就在同时,一大群野牛飞驰而过,让躲过一劫的田向盛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 |2 T2 [6 }: E+ o
8 W- R$ J6 G' |8 P. B
岗嘎突击队队长、项目负责张志平说,他最害怕的是打雷。因为海拔高,且无所躲藏,当地牧民时常被雷击致伤,而且高原气候变幻莫测,对雷电防不胜防。有一次,他们两个组分别在山腰和山顶干活。本来晴好的天气突然电闪、雷鸣、雨急。在山腰的张志平想到山顶那组彻底没有躲藏之地,赶紧呼叫驻地救援。同时,在山顶的副项目负责焦世文沉稳指挥大家躲过了头顶如同冲天炮一般的雷电。
$ r$ I6 v: s: A/ N1 y9 F' M. i( o% |+ |0 D& ` M9 {1 P" g. I4 m& G
还有一次,青海野牛脊项目蒲万峰带领五六个人上山填图,必须蹚过一条小河。去时河水尚浅,可以踩着石头过河。返回时,河水已涨成汹涌之势。几人手拉手涉水而过。虽然冰山雪水冰冷刺骨,没到大腿,但结果总算是安全的。 7 B; g/ y {4 j. a
0 B6 G- `# J# {: y! y6 n! u
青海野牛脊项目的谭皋、张全如、蒋杰三位司机负责每天将地质人员送到沟口。沟里信号不好,而且狗熊、野牛、狼特别多。师傅们放心不下队员的安全,就启用车载对讲机,开着车一个沟口一个沟口地呼叫,听到队员们 “一切正常”的回应后,再转到下一个沟口联系另一组。地质人员在山上沟里攀爬一天,师傅们就在几个沟口来回穿梭一天。
8 M* {. Z) n' m
% A6 i# n& B$ Y K' ~( d1 ^ |2 h 发现多处矿化点 {9 p+ L8 i* |. ?- g, W$ V
2 ^3 J' d1 y f2 |/ ^ 截至去年,以冷布岗日为中心,突击队员在173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展开了4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其中有1幅的面积全在雪线以上。冷布岗日突击队队长马涛说:“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尽管环境恶劣,我们没有一个人发怨言吊脸子,喊苦叫累。”发现金矿化点2处、铜矿化点1处,脉石英矿化点1处;通过地质填图发现了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尼顿岗拉硫铁矿点、莫萨俄铜钼矿化点、革莫杰勒铁矿化点、绒舍磁铁矿点。这个成果是超出预期的。 8 \ P( o- N! \ v9 i1 X( Y, w1 a) W
2 z4 i1 u9 V- h
青海野牛脊突击队队长赵朝伟也自豪地清点战绩,他们完成了地质填图1620平方千米、采水系样6400多件,重新厘定了这一地区岩石地层单位,圈定化探综合异常23处、物探磁异常25处、新发现矿化点6处,并对6个矿化点布置施工19条探槽,圈定铜矿化体两条。 : e) E) u- F$ P$ r" B; g. a
# |2 \3 M/ L. }; f 1985年出生的岗嘎突击队队长张志平说:“我和我的队友是荣幸、自豪地登上青藏高原的,决心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西藏创出名气,增进汉藏友谊。”在西藏改则县物玛乡一带,他们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设计3年的野外工作量:完成地质填图1683平方千米、水系沉积物采集420 平方千米、各类地质剖面测量230千米、各类样品采集6000余件,地质路线长达2850千米,共计发现矿化带3条、各类矿点50余处;在工区内首次发现了元古界老变质岩系,在前人1:25万区调的基础上,对比划分和新发现了多个地层单位,对工作区地质、矿产整体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 K V" q" h7 c3 X8 }" E
8 w( M! Z; A& L; R9 [' H 他们还积极援助当地小学、帮扶困难群众。地质人不仅登上了雪山,也走进了藏族群众的心里。地质找矿的火花,将在青藏大地燎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