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26 | 作者: 刘艾瑛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t& P8 f# |2 I, d- V3 \( j9 V8 Q" H) i6 X7 i+ e* O: {
我国黄金矿山伴生矿多、贫矿多,虽然金矿资源储量大,但相当多的矿山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浮选技术水平落后,金浮选回收率普遍在70%~80%,有的甚至只有20%左右。微细粒复杂难选金矿因技术瓶颈,难以实现高效回收。为解决上述难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对云南金平长安金矿矿物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值得借鉴。
! E7 k! M6 ^$ }! \1 _. l" |. K& r* C" a( I# \8 x! g
该院近日对云南金平长安金矿矿物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原矿金品位为3.5g/t、精矿金品位40.82g/t、尾矿金品位0.81g/t 、金回收率78.85%。该矿金矿石的年处理量为36.3万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回收率低,尾矿金品位高,资源浪费严重;载金矿物嵌布粒度极细,粗细不均,造成解离困难,进而影响整个浮选系统中金的回收及浮选流程结构不合理。4 `5 ~3 R3 \5 ~# V5 S: F" J) i. Q, u
x$ a3 c* S0 I1 Q
该矿原矿主要化学成分是金3.5g/t、银2.96g/t、硫1.06%、砷0.18%、碳1.83%、二氧化硅59.22%、三氧化二铝12.85% 、氧化钙4.69%、氧化镁3.35%。矿石中金赋存状态及其比例分别是裸露金45.2%、硫化物包裹金31.64%、碳酸盐矿物包裹金3.39%、硅酸盐矿物包裹金19.77%+ d9 D9 `! I+ L9 s5 j6 M" F; D
) u: L/ ?/ i# Z: j$ z/ w/ f
金矿物不同粒度及其分布特征如下:粒度直径0.020mm~0.030mm的占27.92%,0.010mm~0.020mm的占16.6%,0~0.010mm的占55.48%。载金硫化矿物不同粒度分布特征是大于0.3mm的占9.3%,0.074mm~0.3mm的占22.51%,0.043mm~0.074mm的占18.65%,0.02mm~0.043mm的占18.65%,0.01mm~0.02mm的占13.95%,0~0.01mm的占16.93%。
k( A B r, c" s B S0 P2 o+ B! M' k( V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郑桂兵认为,该矿物浮选有5个技术难点:一是部分金矿物嵌布粒度极细,55%小于0.01mm,可见的最小粒度为530nm,造成金矿物及载金矿物难于解离,易损失于尾矿中;二是粗细不均,部分粒度相对较粗的载金黄铁矿裂隙多,细磨时易过于粉碎从而造成金的损失;三是原矿含有较多白云母、黑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矿物、碳质物及一部分粘土矿物,对金的浮选产生不利影响;四是原矿性质波动较大并对浮选产生不利影响;五是浓密系统脱水添加大量高分子絮凝剂,造成回水对浮选产生不利影响。
! ?- f+ D- _- k% Z! M: o5 ]
6 Q, C/ H2 P$ w; y- R1 E3 ]. b \ ] 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相应采取了5项技术措施。一是采用高效解离技术。鉴于该金矿中金呈超显微状态,同时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黄铁矿、毒砂或其他矿物大多呈粗细极不均匀分布,采用分段解离,使金矿物及载金矿物与其他金属、脉石矿物获得高效合理的解离。二是采用分段分流分速浮选新技术。因(载)金矿物粒度及不同矿物可浮性质上的差异,采用半闭合半开放式流程,分流、分速、并结合分段解离,扩大(载)金矿物和与脉石可浮性差异,从而使金获得高效回收。三是采用强力捕收药剂,如BK903G、BK302A或MA,加大微细粒金及载金矿物的回收。四是减小或取消水玻璃用量,加速尾矿沉降,大大减少高分子絮凝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回水对浮选作业的不利影响。五是根据矿石性质和新工艺的要求,分段添加药剂,对提高和稳定金回收率起到积极作用。
T' ^6 N; q" h1 f ?
1 L' e' M3 H( ~) w* u4 Q: k% `# @ 该院的技术创新之处体现在不同粒度、不同性质的载金矿物采用分流分速浮选工艺,解决了微细粒金矿浮选的共性难题。同时,应用强捕收力、高选择性浮选新药剂实现微细粒金的高效回收,这些措施大幅提高了金回收率。类似金矿金回收率为70%~80%,而云南金平长安金矿的金回收率可达90%,原矿金品位由3.56g/t提升至3.59g/t,尾矿金品位由0.81g/t降至0.38g/t。按年处理36.3万吨矿石计算,选矿成本由技改前的136元/吨增至技改后153元/吨,年新增生产成本617万元。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了,但产值增加的幅度更大,技改前年产值是19027万元,技改后年产值为21954万元,年新增产值2927万元。) ~/ r* x+ p" Q! U) w+ ~6 L. y
. o) m6 B: f$ ` I# I# m U
; C; ?. Q' z) O9 |7 ~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