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地层中不同程度地赋存着不同的成矿物质,可初步划分出含炭、含铁等6种主要的含矿沉积建造和含矿火山—沉积建造,其中特别是复矿火山—沉积建造的确定和研究,对我省有关金属矿产的形成及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沉积建造,有的直接形成沉积矿床,如铁、煤、磷、盐等,有的形成层控矿床,有的则成为矿源层并被转化形成岩控矿床。 在三个岩浆岩成岩体系的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浆成矿体系,即幔源型成矿体系、混熔过渡型成矿体系、陆壳改造型成矿体系。三个成矿体系的成矿特点各有差异,幔源型以亲铁和亲硫元素为主,形成铬、铜矿床,伴生铅、锌、钨、银、金等;混熔过渡型以亲硫元素为主,形成铜、铅、锌、钼等矿床,伴生金、钨等;陆壳改造型,以亲氧元素为主,形成钨、锡、铍、铌、钽、稀土等矿床,伴生铜、铅、锌。 在三个成岩成矿体系中,以后两者最重要。这两个体系的形成除过渡型与幔源物质有关外,还明显地与作为岩源层和矿源层的沉积建造及含矿沉积建造的不同有关。如赣北及武夷山一带作为岩源层和矿源层的中、晚元古界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发育,因而这一带常形成弱酸性的岩浆岩,与之有关的铜、铅、锌、金、银等成矿作用发育;赣南作为岩源层和矿源层的震旦系,以酸性火山物质为主,以致酸性岩浆为主,与之有关的钨、锡、铌、钽等成矿作用发育。这种成岩成矿作用的差异,无疑与上地壳物质组成和上地幔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依存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