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7025|回复: 6
收起左侧

[分享]DEM建立与应用

[复制链接]

2072

主题

100000万

铜板

363

好友

地信专家组

每一次的分离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22

精华勋章宣传勋章爱心勋章组织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09-11-1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1、              加深对DEM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2、              熟练掌握ARCVIEW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3、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准备
1、  软件准备:Arcview
2、  数据准备:文件feapt-clip1.dbf,feapt-clip1.shp,feapt-clip1.shx,文件terlk-clip1.dbf,terlk-clip1.shp,terlk-clip1.shx,文件夹cal2和info。
三、  实验内容
1、  DEM及TIN的建立
(1)   由采样点数据建立表面
1)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并激活采样点层面feapt-clip1.shp。


2)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Interpolate Grid】命令。


3)         在出现的Output Grid Specification对话框中设定输出主题的范围、栅格单元大小及栅格行、列数。



图1.  由采样点生成的表面






4)         接下来出现的Interpolate Surface对话框中,从Method列表中选择Spline(注意:在菜单中只有IDW和Spline两种内插方法可以选择)。在Z Value Field列表中选择Elev(高程)字段,单击OK。


5)         生成新的栅格主题Surface from Soilsamp.shp(如图1)。
6)         将得到的结果层面与原始的DEM层面(Map Calculation1)相减,得到结果层面如图2所示:
图2.  Surface层面与原始DEM相减的结果及其统计值

(2)   由点、线数据生成TIN转为GRID
1)            添加并激活点层面feapt-clip1和线层面terlk-clip1。
2)            点击【Surface】菜单下的【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3)           在“Create New TIN”对话框中定义每个主题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Create New TIN”对话框中,对某一个主题需要指定高程源(Height Source),以何种表面特征输入(Input as),以及选某一个值的字段来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见图3)


图3.  生成TIN过程中的Create New TIN对话框





4)           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层面tin-point。(见图4)


图4.  生成的TIN





5)           点击【Theme】菜单下的【Convert to grid】,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Grid层面。(见图5)


图5.  由TIN生成的DEM





6)           将新生成的Grid层面与原始的DEM层面(Map Calculation1)相减,得到结果层面如图6所示:


图6.  新生成的DEM层面与原始DEM相减的结果及其统计





2、  DEM的应用


(1)         地形指标的提取


1)             坡度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I、               添加Dem数据并激活它。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Derive Slope】命令。


III、       生成新的坡度主题slope of Dem。


IV、          双击左边的图例,在弹出的Legend Editor对话框中可重新调整坡度分级(如图7)。


图7.  提取坡度





2)             坡向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I、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Derive Aspect】命令。


III、       显示并激活生成的坡向主题Aspect of Dem(如图8)。


图8.  提取坡向





3)             平面曲率


I、               激活坡向数据。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Derive Slope】命令。


III、       生成平面曲率层面Slope of Aspect。(见图9)


图9.  提取平面曲率





4)             剖面曲率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I、               激活坡度数据。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Derive Slope】命令。


III、       显示并激活生成的剖面曲率层面Slope of Slope(如图10)。


图10.  提取剖面曲率





(2)         提取等高线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I、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Create Contours】命令。


III、          在出现的Contours Parameters对话框中输入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和基础等高线的值Base Contours。


IV、          生成等高线主题Contours of Dem(如图11)。


图11.  提取等高线





(3)         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I、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II、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Compute Hillshade】命令。


III、          在Compute Hillshade对话框(如图12)中,输入计算Hillshade的参数值。


IV、           
图12  Compute Hillshade对话框



生成地表阴影主题Hillshade of Dem(如图13)。


(4)         
图13.  提取地表阴影图



可视性分析


1)             通视性分析


在Arcview中,进行通视性分析有两种具体操作


第一种操作:


例如:分析某区域内S与P两点间的通视情况。


I、             添加Dem或TIN主题作为通视性分析的地形表面并激活它。


II、          从工具栏选择Line of sight工具 。


III、         
图14  Line of sight对话框



在出现的Line of Sight对话框中输入观察者Observer与目标物Target距地面的距离(如图14),单击OK。


IV、        按住鼠标左键,屏幕上将会出现十字光标,将光标从观察点S移向目标点P,然后释放光标。在观察点到目标点之间将会出现一条视线,其中可视的部分为红色,不可视的部分为绿色。并且,在Arcview窗口底部的状态栏显示了从观察点到目标点是否可视。若不可视,在视线上将会用圆点表示第一个障碍物的位置,它的xy坐标将会在状态栏显示(如图15)。



图15  S、P两点间通视情况示意


S
P




第二种操作:


I、             从【File】菜单中选择【Extensions】命令。


II、          在Extensions的对话框中选择Visibility Tools选项。


III、        在Arcview工具条中出现Line of sight工具 。


IV、        选择此工具,在Available Grids对话框中选择栅格主题,例如:Dem作为通视性分析的地形表面(如图16)。






图16  Available Grids对话框


   


图16  Available Grids对话框           


V、           在出现的Set Visibility Parameters对话框中输入观察者与目标物距地面的距离。单击OK。


VI、          按住鼠标左键,将光标从观察点A移向目标点A′,然后释放光标。在观察点到目标点之间将会出现一条视线,其中可视的部分为红色,不可视的部分为绿色(如图17)。同时,Arcview




会自动绘出A—A′两点间的通视剖面图(如图18)。


A


A′
A′
A


     





图17  A-A′间的通视情况示意                           图18  AA两点间的通视剖面图


                                                                         (红色实线条为可视区,绿色虚线为不可视区)



2)             可视区分析


具体操作如下:


I、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作为可视区分析的地形表面。


II、          创建或添加一个点主题point.shp包含观测点。


III、        同时激活Dem和point.shp主题。


IV、        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Calculate Viewshed】命令。


V、           生成可视区栅格主题visibility of point.

0

主题

118

铜板

0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
发表于 2010-6-2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图唉,不过大致能看懂吧!

31

主题

509

铜板

13

好友

助理工程师

袁仕健

Rank: 5Rank: 5

积分
379
QQ
发表于 2011-4-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源数据啊?

33

主题

1352

铜板

8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45
发表于 2013-1-3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图,看着好别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万

铜板

13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2
发表于 2013-4-2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图 真心别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30

铜板

15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033
发表于 2021-6-2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万

铜板

2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5179
发表于 2022-12-1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