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年02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地震灾区新建蒲虹公路弃土泥石流成灾特征与防治建议
崔纯纯 陈宁生 王元欢 谢万银
【摘要】:蒲虹公路是地震灾区的一条灾后新建公路。公路外边坡堆放有大量的弃土,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易转化为泥石流。此类现象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弃土场的分布、组成及成灾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弃土泥石流形成模式包括(1)沟道内弃土场在沟道洪水侵蚀作用下产生泥石流或土体溜滑形成泥石流;(2)坡面上弃土场滑动,表面液化形成局部坡面泥石流;(3)沟道两侧弃土场的基脚被侵蚀,形成滑坡堵河后溃决形成泥石流。弃土泥石流的成灾特征主要为弃土泥石流翻越挡墙或摧毁挡墙,堵塞涵洞或排水口,淤埋公路,威胁居民点等,它的处置需要特别注意排水,并平整压实,恢复生态。
【作者单位】: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上海铁建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泥石流 弃土 工程治理 公路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3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资助项目
【分类号】:P642.23
【正文快照】:汶川地震灾区道路毁损严重,为了保障虹口旅游景区公路畅通,上海援建指挥部特新建都江堰蒲阳至虹口公路。该公路是汶川地震灾区的一条新建公路,公路全长26 km,沿线分布有20个弃土场,其中有发生泥石流灾害或存在发生隐患的弃土场14个。弃土场在降雨作用下,大量弃土失稳破坏并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