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地质
绪论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程叫什么呢?叫“普通地质”。这是你们进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习以来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什么是“普通地质”?为什么学?学些什么?怎么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两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同学们对地球了解吗?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平原,有海洋,有河流,湖泊,还有地震和火山,那么这些高山,平原,海洋,河流,地震,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同学们就不太清楚了。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粗略地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地质学,他的任务是什么?包括那些内容?有那些分科?
一、 地质学的任务、内容与分科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自地球。因此就必须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规律以及地球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要研究寻找地下资源的技术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一门科学——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上层的岩石圈。
(一)地质学的任务
①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
②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
③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
④评价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①研究地壳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
③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
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
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
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
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
⑧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
⑨研究就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遥感地质学、数学地质学;
还有某些专门学科:海洋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质学,以及新兴学科月球地质学、行星地质学等。
二、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古代地质学思想萌芽和发展概况
(1)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会使用各种石器;
(2)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开采陶土,铜,锡等矿产,制造产品。
(3)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开采冶炼铁制品;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煤和天然气也用做了燃料;
(4)一千八百多年前,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就能大致测出地震方位,大小;
(5)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一书中,讲述了一百多种矿产,并对山脉,河流,海陆,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等方面讲行了描述和记载;
(6)唐朝学者颜真卿对古生物化石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化石而论证了某些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7)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200多种 药用矿物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二)现代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由于欧洲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矿冶业的兴起,同时也就促进了地质调查和矿产开采,获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的过程中,地质学也就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德国矿物学家魏尔纳第一个将地质学系统化,并于1775年在德国富莱堡矿业学院开设了《地质学》。
2.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1830-1833年出版了三卷《地质学原理》,为地质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3.上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地质学中,获得了大量的地质学新资料,使地质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三)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我国人民在四千多年前就能开采、利用陶土、铜、锡等矿产,二千多年前就能制成铁成品,利用煤和石油做燃料,并制成指南针。但到十九世纪末,还没有自己的地质人员和地质机构,只有几个外国人到我国做过几次地质调查。
2.我国最早的地质机构成立于1912年(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置的地质科),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地质系。到全国解放前,我国只有200多名地质人员和14台破旧钻机,仅对18种矿产进行过粗略勘察。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地质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工种配套的百万地质大军。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基本完成,1:5万区调正在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国土资源调查已经启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近150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了巨大的贡献。
三、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涉及大跨度的空间和时间,
2、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常表现出问题的多解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
3、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
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
3.进行理论研究(附图)
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附照片)
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在19世纪提出“以今证古”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用和方式,和地质时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
②“以古论、论未来”的方法(附照片)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四、《普通地质学》的任务与学习特点
1.任务――本课程是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内容,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特点、研究方法,从而了解地质学各主要分科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地质课程和今后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2.学习特点――《普通地质学》具有文、理兼修的特性,既有大量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需要理解、记忆,又有不少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实验、实训观察认识掌握。
3.本课程与数、理、化联系不太多,因此,原来数、理、化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必太过担心,只要肯努力,完全能学好这门课。 |
-
-
地质学基础.pdf
945 KB, 下载次数: 86
-
-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doc
62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doc
66 KB, 下载次数: 39
-
-
第九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doc
47 KB, 下载次数: 37
-
-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oc
48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七章冰川的地质作用.doc
51 KB, 下载次数: 27
-
-
第三章地质作用.doc
39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十八章 环境地质.doc
37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十二章成岩作用与沉积岩.doc
63 KB, 下载次数: 32
-
-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doc
56 KB, 下载次数: 25
-
-
第十七章 地质年代.doc
55 KB, 下载次数: 34
-
-
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doc
87 KB, 下载次数: 40
-
-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doc
47 KB, 下载次数: 27
-
-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doc
57 KB, 下载次数: 32
-
-
第十一章重力地质作用.doc
42 KB, 下载次数: 27
-
-
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doc
43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四章风化作用.doc
48 KB, 下载次数: 32
-
-
第五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doc
53 KB, 下载次数: 33
-
-
第一章地球概况.doc
78 KB, 下载次数: 52
-
-
绪论.doc
66 KB, 下载次数: 40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