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即将正式出版 | 【2010-12-01 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 | | 2 c6 \# d5 H) l F, f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编著的《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日前已完成编写和出版前的各项工作,将于2010年12月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 D( v0 u/ n" a1 s$ k" z$ H6 j
% g9 u- C9 P# Y3 M$ w6 X2 }
全书包括找矿模型总论和找矿模型各论两个部分,约100万字,着力研究以下内容: ' A3 @7 _+ c! }( A. G% L
2 W- u6 P6 }3 j, v+ o; w 1.找矿模型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广泛 / M/ U$ V8 r6 q# p+ _" E
大量勘查史例表明,根据理论模型(概念模型、成因模式)精心设计、科学论证、认真勘查,固然可取得重大突破,但有趣的是:有些矿床按事先设定的成矿模式来组织勘查工作,虽然找到了矿床,但实际的矿床类型却并不符合预期的理论模式;不少矿床的发现虽未经过缜密的理论分析,勘查者仅仅依据已知矿床的特点,心领神会地在外围果断布钻,结果却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体现出经验和技术运用的优势。因此,经验、技术、运气在矿产勘查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不拘泥于理论研究,侧重于应用实效的找矿模型应运而生,在国内外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L( K! O" |, O) G% _1 [
1 z2 v X5 F- l7 R% ~* p. W6 N6 { 2.系统论证了找矿模型的概念和定位 9 t0 _# C6 I d
矿床类型是建立各类矿床模型的地质前提,矿床模型的应用方向是建立模型的关键,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交叉与融合是建立矿床模型的核心。这3条是矿床模型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建立找矿模型的重要原则,它基本明确了找矿模型的定位和建设方向。 ~) p& H, {& N) {" ]
/ W! Z9 E0 a/ H
因此,找矿模型基本上以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兼收并畜为基础,以找矿为目的,以事实资料为基础,以多学科的标志、特征、数据组合为依据,形成找矿准则和判据并指导找矿,故属描述性模型的范畴。诸如普查模型、预测模型,以至前苏联提出的从区域到矿体的预测普查组合,都可归入找矿模型之列。
& }1 y6 n! @) Y0 `( Q: C ]- n- N
3 X; k l1 F( e* Y 3.分析了找矿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 z( u+ i: G4 ]& h7 P) ^
在世界上一些大型矿床的新发现或已知矿床的扩大中,找矿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斑岩铜矿和黄铁矿型矿床的高发现率,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和阿萨巴斯卡盆地铀资源的扩大,奥林匹克坝矿床的发现及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研究的巨大进展,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另外,不同种类的找矿模型在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勘查选区、选择最佳勘查方法、制定勘查战略、进行矿产预测和评价。找矿模型是开展矿产预测和评价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掩伏区预测与找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f6 d& l P8 ], y& A- |
' o, ^+ u0 w1 \% L5 G1 q 4.系统介绍了找矿模型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8 S9 V3 j6 F8 N4 j' N
纵观找矿模型的建立方法,需遵循内容相符性、相近性(或相似性)、选择性、综合性、可度量性、可比性、直观性、规范化8个方面的原则。本书侧重介绍建模过程中的归纳法、演绎推理法及相关步骤。至于不同级次和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模型,所用的资料类别、特征标志、数据精度、目标客体都是有区别的,因此建模的原则、方法和表达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并认为,在矿产勘查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融合了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找矿模型,更能促进各学科发展,提高找矿效果。 ! _& H/ O1 H: j* I$ s
, Q" s: `: y' K4 K$ T9 c
5.系统论述了不同级次找矿模型的内涵和本质 & b0 u3 ? s4 E$ N
不同级次的找矿模型,不仅是研究对象规模大小(涉及面积)的区别,更有基本地质依据及相关特征、标志和研究重点的差别。区域找矿模型以地质建造和区域构造分析为基本依据;局部找矿模型以赋矿岩系和控矿构造的成矿标志和成矿特征为主要依据;矿床找矿模型则以矿体和矿化作用的各种标志、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模为主要依据。在此过程中,均要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相应特征与标志的研究,形成相应的专业找矿模型,分别发挥其不同的优势和效用。 : n; C# R- O6 e" y# L; X
6 \7 l# h7 E! x' `+ a
6. 论述了找矿模型的应用及其效果 # n- m# S0 v8 Y* M* L) U5 R
本书以大量实例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与应用最新的进展,并说明了找矿模型研究与应用的思路及找矿效果。从找矿模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阶段性与开放性、参数全面性与准确性、成矿系统性与找矿模型级次性、矿床新类型与找矿模型创新性等6个方面,论述了找矿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强调建立模型、使用模型是指导资料收集和资料解释(认识、理解)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建模、用模是勘查工作中深化资料收集和认识的运行过程,而不是终结。 r& ?# V6 s5 O; R5 e
- a" g7 U, N& f3 l6 D) T/ x4 C- n
7.系统总结了国内外50个重要金属矿床类型(亚类或式)矿床的找矿模型
! y \, F/ }3 c5 l5 R) E5 c& _ 本书涉及的主要矿种包括铁、铬、镍、铜、铅、锌、钨、锡、钼、金、铂族金属、铀、稀土等;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包括区域地质找矿标志、局部地质找矿标志、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等)。书中入选50个找矿模型具有一定代表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 T0 t. Y! n+ i6 r/ ~
3 W3 i, b* q- ]& @! w 找矿模型具有“亦老亦新”——“老矿床,新模型”、“老资料,新解释”、“老模型,新作用”;“亦小亦大”——“小模型,大视野”、“小模型,大功能”、“小模型,大信息”和“亦理亦工”之三个特点。7 u3 y" c% ^" V2 F% {
- Y/ A4 W# d+ t6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为本书做序时指出,“本书编著者们继出版《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之后,为矿床界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为广大矿产勘查工作者及从事矿床教学、科研工作者送来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国内外找矿经验与成矿理论。”
# D8 z2 u7 Q* K' Q1 F9 X% E9 \. P7 O(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