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信网论坛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第10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

2017-6-27 10:07| 发布者: jimi21| 查看: 176| 评论: 0

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研制的“国防科大立方星”(NUDTSat),搭载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的载荷,6月23日在印度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与欧盟QB50计划中的其他7颗立方星一同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长沙地面站随后接收的星上数据显示,卫星运行状态良好。这是该校开展航天国际合作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近5年中成功发射的第10颗微纳卫星。

“国防科大立方星”重约2.1公斤,为标准2U(10cm×10cm×22.7cm)结构,其主载荷为离子与中性粒子质谱仪,用于开展低热层大气成分探测。它与欧盟QB50计划中其他卫星组成低层大气探测卫星星座,部署在离地面500公里的轨道上,对大气低热层进行探测,配合完成目前人类尚未深入开展过的中性粒子和带电离子组成与分布、阻力参数、大气温度、近地磁场等长时间多点原位测量,同时开展卫星再入大气层过程的相关研究。

欧盟QB50计划是欧盟第七框架协议的旗舰项目,它吸引了全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与,已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的国际航天合作项目。

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一批参与欧盟QB50计划的高校,他们依托学校“纳星研究生创新基地”,组建了以研究生为主体、部分本科生参与的“QB50计划项目组”,通过全程参与项目设计、论证、实施和评审,深入理解卫星设计和制造的流程和规范,在微纳卫星研制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积累航天工程经验。在“国防科大立方星”研制过程中,“QB50计划项目组”在老师指导下,在微纳卫星体系结构、姿态控制、星务管理、空间自组织网络、多星协同测控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通过广泛采用商业元器件,有效降低卫星研制成本,探索形成了立方星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定制卫星服务模式等新技术和低成本微纳卫星研制之路,有效扩大了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