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信网论坛 『资源勘查』 查看内容

野外地质填图指导书

2011-2-12 21:17| 发布者: 地信客服| 查看: 2519| 评论: 17

摘要: 第一章 青塘地区地质概况 一、位置、范围及自然经济地理梗概 青塘地区隶属江西省宁都县青塘镇管辖。兴国——宁都公里穿越区内,实习基地向南约10公里抵宁都县城每天都有兴国——宁都,陈边——宁都,青塘——宁 ...

第一章
青塘地区地质概况



一、位置、范围及自然经济地理梗概

    青塘地区隶属江西省宁都县青塘镇管辖。兴国——宁都公里穿越区内,实习基地向南约10公里抵宁都县城每天都有兴国——宁都,陈边——宁都,青塘——宁都客车客运,交通较便利。(图1)地理坐:115°52′10″北纬26°29′30″。

图1-1青塘区交通位置图


青塘地处赣南山区宁都县西南隅,地热总体为一山三山狭二盆的向斜盆地,盆地两侧为中低山区,一般海拔为200-500M。比高200-300M,北部最高峰为酒雷栋(1092.8M)被宁都县电视发射差转台所盘踞。中部南段山岭制高点为塔岭脑(458.7M)。区内三条NE秘的鳝状岭夹持二个盆地(青塘向斜盆地西山下红盆地)。区内河流为青塘河,由北向南汇集于水口峪与梅江汇合,属梅江——贡江水系。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介长年有水流,区内植被较繁茂,露头尚可。

测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最高气温高达38°C,冬季最低气温零下2°-4°C,年均气温约20°C。年平均降雨量约1600MM,主要集中在3——6月份。测区9——12月份凉爽少雨,青塘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稻谷)。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油菜为主,柑桔工程宏伟。林副产品以竹林为主。青塘镇是实习区工商业中心所在,水泥街道整洁优美,城镇建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模范镇。

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被誉为宁都县的工业。现有的县、镇煤矿、水泥厂、硫磺厂、石灰厂是青塘的支柱企业。


二、地质概况

青塘测区位处武夷隆起西缘。即于山脉的东延部分。隶属华南褶皱区的南城——宁都坳陷段东南端和于都——信丰坳陷褶皱的北端的交接部位。

区内地层以上古生界-石炭系的海陆交相碎屑含煤建造——滨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建造岩性广布为特色。西山下盆地为中生代陆相堆积为特征,上元古界线是质岩系构成本区褶皱基底。

区内各类型构造纵横交织,极为发育是本区构造特色。褶皱轴向与逆断层走向均呈NE~SW,可NNE~SSW向延布,区域上呈反S形走势。且与山脉走向趋于一致。

(一)、地层

本区地层除侏罗系地层外,上元古界震旦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白垩系及新生代第四系均有出露。测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基岩露头面积约占56%,第四系面积约占44%

区内由于广泛发育一系列NE~SW或NNE~SSW走向的逆断层或正断层,所以,各地层皆出露不全,断失较多。特别是在青塘煤矿一带由于重力走向断层与横向断层发育,导致管山岭砂砾岩形式龙骨状分布。此外,区内第四系在盆地中发育较好,沉积类型较齐全。是一个较理想的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实习场所。

区内已厘定出的岩石地层单位有11个。详见表一。

区内第四系按照江西省区调模式可划分出四个组,本次实习简化为二个组。

(一)、构造

青塘测区的构造轮廓是一个由石炭系地层构成的NE-NNE向的向斜盆地构造;测区东南部为一白垩系断陷箕状红盆;震旦系浅变质岩系构成本区褶皱底构造。

在悠久复杂的地质发展进程中,区内经历了地槽、准地台与大陆边三个构造阶段。地槽阶段: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褶皱返回,使本区震旦系构成褶皱基底;准地台阶段:先受印支运动重创,使石炭系盖层形成NE-SW向开阔褶皱,后期受燕山运动改造使局部地段褶皱轴向转为NNE-SSW,并广泛发育构造;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则以强烈断裂和发育性代断陷盆地与区外的逆冲堆覆构造为特征。

区内各构造发展阶段虽构成变形各具特征,但又相互制约且以后期的改造、使本区构造趋复杂化与丰富多彩,最终构成如图1-2、图1-3所示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应变图案。终观图1-2、图1-3可见区内以断裂构造发育为特色。

图1-2
青塘测区图1:5

图1-3
青塘外围地质图1:20万


现将区内主要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Ⅰ、褶皱构造:

1.
青塘向斜:

西起梅窖经青塘抵寒婆东扬起,展布长约30公里,影响宽度约10公里,总体为北东向斜贯测区。向斜核部由黄龙白云岩和船山灰岩组成,现金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形成岩溶地貌(灰石岗——岭子下一带)和地热低洼处可见零星露头,在山边的灰质白云岩常见滑坡景观。向斜两翼由管山岭砂砾岩(C1g)、永心组(C1y)、黄贯组(C1h)和青塘组(C1q)相向对称分布。向斜西北翼倾向东南,倾角较缓,约30°-40°。在青塘煤矿一带有重力滑覆构造存在,使其翼部的次生褶皱与主体向斜的次级褶皱格格不入,向斜南东翼倾向北西。倾角较陡直,可达60°-70°,局部地段受断层影响发生倒转(上苏底)。整个向斜盆地,是由于管山岭砂砾岩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而形成一褶皱轴向一致地陡峻山脊或脊状山脊,米心、黄贯组性软,为鞍状地形地貌,核部碳酸盐岩地层易溶蚀,则形成洼地,而构成的。

整个向斜除两翼成生的与轴向一致的逆断层和纵向正断层,常造成翼部地层变薄(拆离)加厚外,还极为发育与轴向近垂直的横向正断层抑或平移一正断层造成地层,构造沿走向不连续。此外。区内平移断层变对褶皱形态产生破坏效应。向斜中断,因茶山径岩体的侵位、拱抬、亦将向斜割一分二,但总体形态格局较完整清楚,不失向斜本色。

2层间褶皱

在青塘煤矿一带向斜西北翼,黄贯组与黄龙白云岩地层中,广泛发育一系列风姿多彩的层间褶皱,有尖核状褶皱、倒转褶曲、圆滑褶曲、同心褶曲、平卧褶曲、斜定褶曲等,他们的空间配置定位的风格与青塘向斜构造总体配套是格格不入的,小褶曲轴面倒向SE,可以充分的证实。它们是重力滑动(覆)构造的产物(图1-4)。此外,在塔岭脑至下水一带,亦可见层间褶皱,亦可能为重力滑动构造产物。

图1-4
青塘煤矿滑动构造示意剖面图

区内水心组性软,常广泛成生层间褶皱,沿途所见水心组地层产状易变,特别是在张屋村北后山脊小路上,层间小褶皱的转折端(倾状端)极为鲜明,就是有力的佐证。

3后斜褶皱

震旦系地层表现应为深层次的构造落的构造风格,它们强烈变形。要认真地在肮脏的落头上辨别原生构造,是可以将貌似单斜的构造,区划分复杂的同斜褶的。

4草犬坑南北向褶皱

测区草犬坑小山坡(包)由于两条横秘断层夹持共同盘下降的影响,而减生的近南北向的褶皱。褶皱(脊形)秘南倾伏,转折端极为明显。

Ⅲ、断裂(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断层,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分布非常广泛。它们主要成生于印支——燕山期,且控岩控矿鲜明,亦切割破坏先期褶皱构造的完美性。图1-5、图1-6就是震旦系构造面貌的微型缩影之一。

图1-5
震旦系千枚岩与石英岩的强烈变形素描

图1-6
老阜水库震旦系地层中的摺叠素描

区内断裂构造虽错综复杂,但究其空间展布与断层性质等规律,仍可归纳为:①NE-SW、NNE-SSW;②NW-SE抑或NNW-SSE;③NWW与NNE等三类。第一类一般以逆断层为特征,构成构造格架,局部地段后期活动表现为正断层性质;第二类表现为正断层或平移正断层性质,在纵向剖面上常构成垒堑式构造,它们为构筑格架的主栓;第三类常为平移断层性质。表现为远距离的推移(酒雷冻平移断层)。此外,区内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表现出的活动性、隐伏性的迹象不容忽略。

现择主要分述如下:

1.北东向断层:

区内本组断层规模最为宏伟、醒目,斜贯全区。长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伸延出区外。


⑴青塘向斜西北翼

分布东起枫树脑,经焦磨岭、青塘、煤矿,西抵三峰,北东向断续延伸约20公里,南北约宽1-2公里。由3-5条不等的道(掩)断层构成,常造成翼部地层断失(折离)或加厚。断层倾向多向南东倾,局部往北西倾,构成麻花状的S形。倾角一般较陡,气势磅礴。

断层通过之处,常见挤压破碎角砾岩、砖化带、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片理流劈理或济劈理。擦痕阶段、邻断层的牵引褶曲或旁侧羽状节理以及地层的断失(折离)的断层面等构造现象。断层破碎带中常被硅质、铁质胶结。挤压特征鲜明,角砾定向,多呈透镜体,其大小一般为数厘米至十几厘米,断层面上常见擦痕、阶段,甚至镜面,硅化也较普遍。断层三角面或断层局部地段异常优美(青塘煤矿后山)

(2)青塘向斜南东翼

分布于坑口,中经马坪岭公路哑口、塔岭脑西至白石坳一线。北东—北北东向延伸可达15公里以上,宽数百米至(公里不等。主要有2-3条逆(冲)断层构成,倾斜大多为南东,倾角陡直。

断层通过之处,表现出的构造特征与北西翼断裂带极其相似。值得指出的是:该断裂带在几处控制花岗岩脉的存在(王竹下村东,水口岭),石香肠构造极为发育(图1-7)。此外,在水口岭见官山岭砂砾岩与震旦系接触见面上见有韧性剪切滑动迹象极为(图1-8)。

图1-7
水口岭、石香肠,据图片素描

图1-8
据图片素描、韧性剪切

(3)红盆中的北东向断层:

规模较大的有二条(分地南东缘,261高地),断层表现为逆断层或正断层性质,261高地断裂为构造硅化破碎带明显,表现为圭峰组(k1g1)与白tan组(k1b2)分界线,断裂宽1-3米不等。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较陡。盆地南东缘的断裂屑控制红盆边边缘的一条生长断层。此外,根据遥感图像的解释,红盆北西边界大部分表现为线形要素,实地勘察未见底砾岩覆于老地层之上,可能低砾岩亦断失在下,面上稠彼jin后山见清晰的角度不整合关系。由此推断,红盆北西边界原应为不整合接触,后期再沿此软弱面发生断裂,但断距有限,从而使整个红盆仍为一()状(半)构造格局。

2.北北东向断层

该组断裂主要分布在向倾斜起端(亦开子坝东北,坑口以北)一带。它们是先期北东向断层北延被改造或加强的产物。构造特征与北东向断裂带级为类似区内规模亦不大,再此不述。

3.北西-北北西横向断层


该组断层在区内青塘向斜两翼甚为广泛发育,实有“逢沟必断”的征象。断层面陡倾。破碎带内张性角砾岩级为典型(大屋村北)。规模较走向道断层逊色,延长数百米。表现为正断层抑或平移正断层性质,往往造成地层走向拦腰截断,常导致官山岭砂砾岩(C1g)空间展布形似龙骨状或切错前二组主干断层,造成构造中断。该类似层在纵向空间上常构成kl式构造,这一迹象在石马以东路线和盆地内的第四系分布规律上是明显而见的。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迹象鲜明显示,①水口gu北西向横向断层表现为q纽断层性质(参见路线三
图2-4)。②石马河北西向断层表现为活动断层性质。③梦地后山北西向断层制约上升泉。

4.北西西、北东东斜向平移断层(走滑断层):

该类断层断面陡直,断面上常见水平擦痕,在遥感图像表现为直线形要素,实地将地质体错距离较大。它是与前者断列伴生配套的一组斜向平移断层,有左型、右型之分。理想上讲一般右型为北北西方向,左型为北北东方向。若有后期改造则另当别论。


Ⅲ、节理、劈理及石香肠构造:

1.节理:青塘地区盖层褶皱的共轭剪节理系比较发育。黄贯组(C1h)砂岩露头上常见几对节理系发育,其限制、交切、填充、折尾等现象明显,利用其可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区划应力场。经过测量大致可分六组,三对节理系,分别属于海西-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表二)。此外,在官山岭砂砾岩(C1g)中,可见大量的S形张节理,被石英脉填充,其他构造层中共轭节理将岩石切割其菱形、矩形的构造迹象,也可见到,不述。

表二
青塘地区共轭剪节理系特征综合

构造期

共轭剪节理走向

所反映的大致方向

共轭剪节理系野外特征



5°

±5°–10°

132°

340°–160°

±5°–10°

节理产状稳定,延伸远,面光洁,无填充物,节理频率高38条/M



335°

±5°–15°

265°

290°–115°

±5°–15°

节理产状稳定,延伸远,面光滑见有擦痕,有细石英脉填充,常见后期切割。

海西-

印支期

5°

±10°–20°

290°

328°
148°

±5°

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较平直,常被石英脉填充。

2.劈理:

区内劈类型具全,多处见有劈理构造。

流劈理:在石马剖面上官山岭砾岩(C1g)中见有发育非常完美的流劈理,微劈石可一片片的萧离下来(风化时),新鲜的可见各种石、砂粒挤扁、拉长、定向性强。

折劈理(亦称滑劈理):在石马剖面上,水心组(C1s)地层中或邻断层处,可见大量的人字型折劈理,它们大多与断层伴生。此外,在震旦系千枚岩中也可见区域滑劈理。黄贯组煤层的煤石千石中也可见优美的折劈理。

破劈理:发生在变质岩的变质砂岩和红盆中的等其它脆性岩石中,宏观表现最大的特征,是密集、破裂面上矿物无定向排列现象。

3.石香肠构造

区内石香肠构造主要发育在水心组(C1s)地层中(1-7)在黄贯组(C1h)地层中亦有发育(图1-9)。它们是由该组地层不同强度的岩层相间成层,并遭受了大角度或垂直于层理方向的挤压而形成的构造现象。在挤压力作用下,由于岩层的韧性差异,较软弱(不能干)的岩层,被压扁向两侧发生顺层流动而伸长,夹于其间的较强硬(能干)岩层,则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其必受到软弱(不能干)岩层流动时,由于层间摩擦而产生的平行于层面得拉伸作用,而使脆性(能干)岩层颈缩抑或拉断而产生为石香肠。

在区内发育的石香肠构造的类型,以藕节型石香肠俱多,褶皱式石香肠次之,偶见节理式石香肠。

区内各种石香肠构造,在剖面上见其肠宽0.2—2米,肠高0.05—0.5米,均发育在褶皱两翼,它们都属b轴石香肠。

(三)侵入岩体与岩脉

  青塘地区的花岗类岩浆活动较强烈,为“S”型花岗岩。填图区岩浆。填图区岩浆岩分布少,裸露在地表的仅有4-5处花岗斑岩脉(rz)。但根据区内围岩的热zu变和孙屋背硫铁矿的存在,可推断地下深处有隐伏岩体,在探槽处所见的花岗斑岩脉岩枝就是有力的佐证。

1-9青塘煤矿小溪边石香肠构造素描

现择茶山岩体、花岗斑岩脉等,本着“S”型花岗岩单位一超单无填图原则,叙述如下:

1.
茶山迳独立侵入体(Cny

分布在青塘与兴国煤窑交界处,面积约5平方公里。岩体受北西、北北西两组断裂束约、呈岩瘤产状。岩体边缘有一冷凝边,与围岩接触多为不规则状,均往外倾(图10)。内部见有围岩顶垂体。围岩多热变质为红柱石、堇青石角岩和大理岩。在遥感图像上呈近圆形的“负”地貌形态,具典型的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解译效果好。

岩体的岩石为灰-灰白色,中细料似斑状结构,往边缘粒度逐渐变细,斑晶含量20%左右成分以钾长厂为主,石英、斜长石次之。钾长石自形板椐,一般为15×8mm,最长可达80×40mm,斜长石自形板椐较钾长石斑晶小些。基质粒经为0.5-3mm,黑支母呈片状。

肉眼鉴定与镜鉴定名,岩体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

二长花岗岩

岩体成生地质时代,属印支晚期产物。

   
1-10茶山迳独立侵入体东接触带实测地质剖面图

2.莲湖单元
T2L

  本单元由两个岩滴状侵入体或脉状产出所组成。均呈北东向明显侵入于茶山迳侵入体中部,内接触带有围岩捕虏体和捕虏晶。(图11)。

   莲湖单元为浅灰-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见有少量来自茶山迳侵入体的具熔zu圆化的长石、石英捕虏晶。岩石中钾长石主要为小于1毫米的正长石及少量微斜长石,具卡氏双晶。石英它形粒状。黑云母呈片状。副矿物常为铬石、磁铁矿等。

   岩石定各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岩体成生地质相对时期应属印之晚期。

3.花岗斑岩脉(rz

   测区在水口gu、王竹下村东等处见有数条花岗斑岩脉,呈NE走向。可见延长长达50米。受断构造束约,为此,核工业部262队曾在此工作过。

1-11
NO0283
点间莲湖单元侵入茶山迳独立侵入体素描

对于花岗斑岩脉的岩石描述略,同学们可在野外现场鉴定,要与砂岩区别开来。

(四)矿产概况体

测区已知矿产种类较多。有煤、石灰岩、硫(硫铁矿)、钨。具找矿远景的矿产有铅、锌、金、铜等。其中的硫铁、石灰岩二种矿产成矿规模较大,远景看好,是青塘镇乡镇企业的支柱。其余矿产目前多属矿点甚至矿化点。煤的采集为小型的坑采,有县、镇、村、个体四级。当前青塘水泥厂和硫磺生产规模扩大,煤的需求量也大增,导致煤产点增多,当地农民的收入也亦增多。

择主要简述如下:

1.硫(硫铁矿)

为测区重要矿产,分布在狮hng山(大型),孙屋背(中型)等两处。

狮吼山硫铁现在在大规模坑采。矿石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组成,伴生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斑铜矿、辉zu矿等。脉石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石榴石、透辉石等。矿库为矽卡岩型矿体。矿体赋存于茶山迳侵入体周围青塘组的钙质砂页岩中,矿层厚度多呈似层状,少数为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层增多,最多可达11层,一般可采为三层矿体。矿厂的硫品位18.81%WO0.169—0.675%Cu0.178%Ag12.5-25g/T

孙屋背热液型硫铁矿,也定位于青塘组钙质砂页岩中,三层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本次地质填图要圈出地表矿体界线。注意观察矿石结构构造和金属矿物成分,采集标本。

2.

测区产于樟山群典贯组中、下部。广泛分布于向斜两翼,为地方民用燃料。煤的采集为小型坑采,有县、镇、村、个体四级掘采。煤层不稳定,常呈透镜状、鸡窝状产出,一般含煤2-3层,单层厚0.3-2米左右。稳定部位常呈现透镜状,沿走向、倾向均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等变化。煤层结构复杂,带夹有炭层页岩和煤石千石及黄铁矿结核,煤质较差。值得指出的是,测区内,地下较厚的煤层在地表仅见为一煤线,甚至为炭质页岩占据。此外,还有一规律,即凡黄贯组厚度大,旋回发育处抑或重力滑动构造产生褶叠多处,煤层多且,反之,则煤层少而薄。

3.石灰岩

主要为晚石碳世船山灰岩和黄龙的方岩,多分布于向斜核部或盆地边缘(出露零星),大部为小型露采,现正为地方开采利用,作为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值得指出的是青塘水泥厂现已扩大生产力,为地方的支柱企业之一。

4.

区内钨矿有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两类。分别产于茶山经岩体

南东端围岩中(白岩坳)和北面侧外接触带(三峰仙)。

石英脉型黑钨矿多呈NEENE向分布,脉长数十米至三百米,脉厚0.1-0.3m,分枝复合、尖灭再现常见。WO含量为0.140.24%经初步普查为小型矿床。农闲时,乡民掘采。

矽卡岩型白钨矿产于青塘组钙质砂页岩和黄龙白云岩间的断层接触面,矿层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共生砂物较复杂,除白钨矿外,尚有辉mu矿、辉秘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硅灰石、石榴石等。该矿体地表氧化强烈,随处可见为褐色土壤。有用矿体埋藏深,勘察难度大。矿石品味:WO0.14%MO0.1%。目前该矿暂无人过问。

第二章   青塘地区地质填图踏勘路线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地质填图踏勘线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以地矿部教育司颂布的地质填图实习大纲为准则,遵造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本次的最初阶段要对测区进行全面踏勘。其目的如下:

Ⅰ、通过踏勘线的连续观察和调查,掌握各路线出露的地层的岩性特,化石类别,从而确定各时代地层划分的古生物依据及岩性标志,最终能建立全区的地层程序和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对全区的构造格架做到心中有数。

Ⅱ、通过勘察,对能本区各类沉积的岩性特征,结构构造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描述记录;能对区内岩浆岩、变质岩进行描述,使课堂理论知识在野外得到运用。

Ⅲ、沿各条踏勘路线进行地质观察记录、正确描述和收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采集化石、岩矿标本与样品,会进行初步野外鉴定和编录整理。

Ⅳ、通过踏勘巩固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在地形图上准确快速标定地质点,会绘制路线地质图(剖面、平面)和均绘各种地质界线。总之,通过踏勘使野外地质工作的全过程。诸如,定点(图)、观察记录、追索界线、均绘各类地质界线与素描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得到全方位的强化训练,为后期地质填图阶段和往后的野外生产第一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各踏勘路线的具体任务、要求及教学提示

踏勘路线是以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八周真图实习为依据面布置的,共在测区25平方公里范围内布置了九条踏勘路线,图2-1.其他地质类专业可以减少踏勘路线和填图面积。

2-1
青塘测区踏勘路线布置位置图

路线一   基地-孙屋背后山 570高地-返回基地

Ⅰ、任务:

1、了解青塘地区地形特征、植被覆盖情形,重要地物分布以及测区范围。

2、识别层理、层面。复习地质罗盘使用方法。学习使用地形图及航空像片并能标定出实际地点。

3、概括介绍青塘地区已知矿产、矿化点分布位置。

Ⅱ、要求:

1、登高眺望全区地形态势,在12.5万地形图上和11.1万航空像片上核对、划定重要地物景观,了解植被、第四系覆盖情况及测区范围。

2、测量与记录岩层产状三个。

3、练习在地形图或航空像片上标定两个观测点(可用同估法、平截、交会法定点)。

4、对青塘测区矿产的分布有所了解,特别要指出孙屋背矿层的空间分布情形。


Ⅲ、教学提示

1、教师要教导学生登高眺望,将大山踩在脚下,是我们地质队员应有的气质。通过登高,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友爱精神。教育学生在野外要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在小学时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全区地质概况和有趣见闻。

2、识别层理、层面,罗盘使用,地形图航片的判读及观察点标定是地质工作者,从事野外工作的基础方法。掌握的好坏,对填图实习质量有重大影响。虽然这几项任务,在一年级普地认识实习或测量实习中已讲过,本次还需强化训练,也是本次实习技能考核的一项指标。

3、
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层理、层面的概念。实地讲解其鉴定特征并与节理面区别开来。

4、教师讲解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前,先提问复习岩层产状三要素及特点。老师再在实地先向各小组长演习度量方法与记录方式(可用一焦有水的小圆石、顺层面下滑,其轨迹为真倾斜方向)。然后,让各小组长带教,教师观察指导与纠正。

5、教师讲解定点的意义,定点的精度要求和方法。并根据实际地物判读地形图,练习标定地质点。达到学生能较为熟练的指出其实际所在的位置或任置或任指一地物点,让学生标出在图上的位置,并目估距离。

Ⅳ、思考题:

1、
真倾角是否必大于视(假)倾角?

2、
野外如何区别层理面与节理面?

3、
野外如何测量产状要素和记录?

4、
测区地形地势特点如何?

5、
在1:2.5地形图上标定观察点、精度要求是多少?

6、
试比较目估法、平截法、交会法定点的各自优势;今后如何运用。

路线二
基地—开子坝—石马—返回基地

Ⅰ、任务

1.
石马剖面地层观察,系统了解工作区的地层顺序,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以及时代。

2.
熟悉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学习对沉积岩石的描述与定名。

3.
了解各填图单位划分标志。


Ⅱ、要求:

1.
在地形图上快速标定剖面迄点与终点。

2.
训练野外描述沉积岩石、地层的方法、记录格式。

3.
分析沉积岩的岩相特征,熟记各时代地层的符号。

4.
量测产状、采集化石标本及鉴定。


Ⅲ、教学提示:

1.考虑到在野外实地对岩石、地层的具体描述,对学生来说是首次。因此,教师要详细示范与口述。通过训练,以期使学生掌握描述岩石露头的规格要求和记录格式与程序。




在野簿上的记录程序和格式规定如下:




首先在右页上部、填写的时间、天气、地点。然后,正页按下列秩序和格式进行记录:


路线:自XX经XX至XXX


任务:XX岩区或XXX地层分布区地质填图;调查XX岩体与XX围岩接触关系;追索XX标志层;石马地质剖面观察分层…
…。


人员分工:XX记录,XX副记录,XXX撑图,XXX丈量产状、采样标本。



NO:001

位置:开子坝南东300M处

坐标:X:2929.430
Y:20387.063

露头:天然一般或人工良好

点性:界线点(或断层点、岩性点)【要考虑层上下,断盘上下】

岩性:点北(点东):青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Z1X2···)… …。

产状140°∠40°



Z1X2
与上覆地层C1g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面产状135°∠56°


点南(点西):灰白色巨厚层状石英砾岩… …

岩层产状:135°∠56°

构造:断层:在不整合附近见有构造碎带,角砾定向,流劈理构造发育… …


产状:XXX


褶皱:… …。

矿化:… …。

其它:如水文、地貌、第四纪地质等地质情况描述… …。

标本:XX岩
001-1(陈列标本)(B)


001-1
(光谱样)(GP)


001-1
(薄片)(b)

样品:XX矿
001-1(化学样)(H)

点问:(1) NO:001
SE+50M
50M

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石英粗砂岩… …。


(2)50M
SE+100M
150M


见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石英粗砂岩… …。在130M处测量岩层状
165°∠38°


(3)150M

SE+100M
至NO:002.

2.几点说明:

(1)记录簿左页作素描、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

(2)次日的观察记录或路线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簿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3)每天的记录,对数据、方位、成分比含量要着墨。标本样品要整理,填标本签、样单。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这是地址队员的优良工作作风,要强调。

3.对角度不整合的观察,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构造方面: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有明显的不同,或两套地层的构造形态有鲜明的差异。在石马剖面起点,可率同学顺官山岭砂砾岩(底砾岩)朝月沟下追索,站在沟上小路上,在朝上看,震旦系与官山岭砂砾岩两套地层的接触界面。

(2)沉积特征方面:



上下两套间有风化剥蚀的迹象存在。上复地层有下伏地层的砾岩,即底砾岩、石风化壳、古土壤、风化淋滤矿术的存在等。

(3)古生物方面:



上下两套地层中的石生物演化断代,说明有沉积间断。

(4)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方面:



上、下两套地层是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产物,就变质作用来讲,应为上浅下深;对岩浆而言,常表现上复地层与侵入体呈沉积接触关系。

(5)本观察点现象角度不整合:

要从低砾岩特征考虑,本点就其现象来看,震旦系与官山岭砂砾岩的接触界面,还是存在着后期曾发生过走向层的迹象(硅化、破碎与区域地层对比地层铁失等)但断距不大,所以底砾岩尚可见到一些。

4.讲解沉积岩的观察描述程序是: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岩石岩砾。



例如,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这是基本描述。基本描述是补充描述,补充描述要求更详细、更全面、要把观察到的主要内容尺可能全部记录下来。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ip030586 2011-2-16 22:56
有没有提供下载的版本?
引用 后勤部长 2011-2-17 08:08
回复 lip030586 的帖子

没有哦,我没制作,抱歉!
引用 hnyszzk 2011-3-2 22:16
知道怎么下手,怎么操作,就马上行动、多锻炼实践
引用 zxxz0156 2011-4-8 22:57
你这哥们是赣州地校的啊
引用 hujytyut 2011-4-19 10:16
冶金矿山概预算定额
冶金矿山概预算定额
冶金矿山概预算定额
引用 有色-学院 2011-11-28 00:13
有没有提供下载的版本?
引用 H-H 2011-11-28 07:24
非常好,非常给力,顶部长
引用 nangem 2011-11-28 08:23
很好的资料,可惜图没有附上,最好做成PDF供大家下载。
引用 源源 2012-3-11 01:18
项目管理实行回避制度。项目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在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查、野外验收、报告评审等环节中应当回避。
引用 liweigang 2012-3-14 11:03
谢谢楼主分享!
引用 刘199210 2012-3-27 17:09
挺不错的,要是有图就好了。。。。。。。。。。。。。。。
引用 刘天成 2012-10-2 11:47
{:soso_e183:}看看
引用 pengtp16 2012-10-2 15:14
嗯,不错,。
引用 waly061488 2012-11-4 20:12
谢谢楼主分享!!!!!
引用 chenbeizhan 2013-8-10 09:28
好东西,谢谢了。
引用 科__姚__文 2013-8-11 12:03
原来是校友!
引用 34659709 2019-11-21 15:5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17)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