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在学校实习的内容制作,不是很全面,给大家参考。 1.实习安排及流程: 本次实习共四周,每周5次,一共20次。 第1次①预备知识:了解VirtuoZo系统;②数据准备:参数录入;③内定向 第2~3次模型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难点是绝对定向 第4~8次①核线影像生成;②影像匹配;③匹配后的编辑 第9次①产品生成(DEM、DOM、等高线);②拼接与镶嵌 第10次①成果分析;②产品修正 第11次 生成图廓 第12次 地物数据采集练习 第13~17次地物数据采集(生成DLG) 第18次数字地形图DRG的几何纠正 第19次 综合测试 第20次成果检查(按规范要求) 2.实习步骤: 步骤: 1)新建测区 测区命名为0002126,保存位置为默认文件夹。所以操作在打开测区后完成。重点是参数设置,控制点(ctl)、加密点(ctl)、相机参数(cmr)的输入(可以用txt文本复制编辑)。 2)格式转换 tif转换为vz的格式。在VirtuoZo NT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引入-影像文件项,屏幕显示输入影像对话框。注意是否需要旋转相机,从左到右不需要,右到左需要(多行带时飞机的飞行方向)。转换后的文件存放到目录下的image文件夹内。 3)模型建立 新建模型,并按照顺序将左右像装进去。两条航线六张相片就有四对模型,具体图例看实习指导书。设置DEM间距7m,间距可以由行高比例尺计算出来。 4)自动内定向 先是框标定位,Accept后可以微调,误差0.005。技巧:看哪个点误差大就调它。 5)自动相对定向 处理-定向-相对定向,完成左右影像的匹配。右键-自动相对定向。出现的匹配点数要求在120左右,不足可以手动加或者多次相对定向。(相对定向精度:残差0.02mm,中误差RMS 0.01mm) 6)半自动绝对定向 在相对定向完成后,把模型中的6个控制点一一配准,误差0.02mm。保存后右键选择绝对定向-普通方式,进行像对的绝对定向。完成后要求各控制点精度(DX、DY、DZ)在0.3m之内。 7)核线影像重采样 定义作业区,右键 生产核线-非水平核线 8)匹配前的预处理 要求看立体,点/线/面的编辑 shift键用来校准左右窗口测标 9)影像匹配及匹配结果编辑 打开一个模型,先进行自动影象匹配。注意,如果已匹配过,选择后,则重新进行匹配,原来编辑的结果不可用,所以不要轻易重新进行匹配。然后,对匹配结果进行编辑。 10)生成DEM 产品-生成DEM。完成后在显示菜单中,可以看到格网图和伪彩色图。 11)制作数字正射影像 按上面的步骤把各个模型建立好,并生产正射影像图。产品-生成正射影象。 12)DEM拼接、自动镶嵌(四个模型都生成DEM后) a、设置拼接区域及参数 镶嵌-设置 b、拼接区域的多模型DEM拼接 右键选择模型并圈定拼接范围 c、检查DEM的拼接误差中误差为2时,三倍中误差在1%以内 d、拼接区域内的正射影像镶嵌镶嵌-自动镶嵌 显示全区域的正射影像,检查是否有拼接缝隙等误差(要打开拼接保存的影象才是全区域的影象)。 13)图廓整饰及文字注记 工具-图廓整饰。四个角点默认为拼接的范围。添加比例尺、图名、制作单位等信息。 14)DLG制作 在菜单栏里,运行数字测图-IGS 数字测图,进行数字线划图的绘制。注意,要结合实地情况并符合规范的要求。 15) DRG制作采用Geostar来制作数字栅格地图
|